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744|回覆: 85

[技巧制作] 方寸瓶中繪大千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27 12:5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方寸瓶中繪大千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瓶內畫 ~ 內畫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瓶內畫,又稱為壺內畫,是一門融匯了中西文化的中國民間藝術,與蘇州雙面繡、潮汕抽紗、廣州象牙球雕刻等被公認為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類,堪稱一絕。繪有內畫的壺即稱為內畫壺,即俗稱鼻煙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內畫壺多用玻璃壺瓶,也有水晶質地的,因數量多,影響大,單列一類,是清代末年發展的民族工藝品,與滕氏布糊畫一樣都享有極高的藝術品價,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畫的,直到工藝公開,製作場所可以參觀。內畫壺一開始只是裝飾鼻煙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工藝品,內畫壺一般用半透明料器製造,比如玻璃,高級的也有用水晶、瑪瑙、翡翠等製作的,壺體一般採用扁平的,以便有兩個平面做畫,用一種特製的小竹筆,從壺口伸入,倒著在瓶子裡做畫,因此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在做畫以前還需要用鐵砂在壺中搖動,使內部表面變成毛玻璃狀,工藝複雜,完全用手工製造,原則上各種繪畫方法都可以使用,但一般都是中國畫。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早在19世紀末,就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大量行銷國內外市場。現在,內畫壺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旅遊工藝品。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有內畫壺的珍品。內畫壺還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叫「帽兒」,即壺蓋,給內畫壺找一個大小、色彩和材料都匹配的「帽兒」,也是收藏的一部分。壺蓋使用的材料很多頗為精美,玉石,瑪瑙,以至珊瑚等,加上雕金縷銀,令畫壺生色不少。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玉壺匠心 - 内畫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起源與發展 ~「京、冀、魯、粵」

明末清初,鼻煙瓶以西方流行的鼻煙容器進入中國,中國人開始對小小的鼻煙瓶加以藝術加工,不斷創新,逐漸集中了多種藝術欣賞價值,形成了專門的藝術品。據傳,瓶內畫藝術始于清朝咸豐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

相傳嘉慶、道光年間,一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寄宿在廟裡,因鼻煙快吸完了,就用煙簽刮煙壺中剩下的鼻煙。廟裡的一個和尚看到煙簽在壺的內壁留下很多刮痕,很有國畫的線條感,就將其拓展成了內畫壺技藝。不過,據專家考證,內畫壺的發明者並非和尚,而是清嘉慶年間南方一位年輕畫家。他將小鋼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壺內晃動,將內壁磨出細紋,使顏料易於附著,然後以帶有彎鉤的竹筆蘸上顏色,在內壁反向作畫。這位畫家就是甘桓,現存甘桓最早的內畫壺制于1816年,據傳他在1860年輟筆。清朝時人們已經知道要將玻璃打毛必須用硬度大於玻璃的東西來進行,於是就用水做潤滑劑,往瓶體內摻進鐵砂、金砂這些具有一定硬度的東西,用搖晃的方法把小玻璃瓶的內壁磨成毛玻璃狀,只有這樣才能將色彩敷到玻璃上,這一工藝被形象稱地為「涮裡」。內畫藝術向有四大流派「京、冀、魯、粵」,內畫首創於北京,之後在天津、山東等地區流傳,而廣東內畫則只有20多年曆史,並以汕頭內畫為主要代表,國際鼻煙壺協會稱之為「桃江」。起源于乾隆年間的京派現在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衡水內畫 烏語花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畫技與製作特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內畫壺中作畫,描繪出來的無論是書法還是圖畫,是人物還是山水都要符合人類左右兩眼的視物習慣,所以在壺坯的內壁作畫,用的是反向作畫的手法。鼻煙壺當然也有瓷胎的,但那就不再是內畫壺而是外畫了,所以瓷鼻煙壺的繪畫手法不是反向作畫。

瓶內作畫時,是用一種特製小勾筆從小僅容豆的壺(瓶)口進入壺內,用反手畫法,在透明的壺壁上繪以人物、禽獸、花卉以及書法等;筆端仍然是狼毫,狼毫在澀澀的毛玻璃壁上繪畫,就像在宣紙上一樣著色穩定。作畫時,畫師凝神收氣,力發手腕之上,其精細處往往非目力所能及,全賴一心之用。無論瓶內畫的製作、技法和裝潢都有其獨到之處,南北派各具特色,以汕頭為主要代表的南派,在製作上首先用磨砂石將壺內壁打磨成乳白色,之後才作畫。這樣畫面顯得更為清晰,頗具中國畫韻味。繪製內畫的工具,選用鉛絲製成彎勾形的筆桿,在筆尖處鑲上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狼毫描筆,使執筆法與普通平面作畫更為接近。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技法上,北人內畫深受傳統影響,線條勁健,色彩純樸,給人一種「剛」的感覺,構成北方瓶內畫整體端莊、樸素、大方的藝術風格。而汕頭內畫的畫面受嶺南派畫風影響,線條纖秀,色彩濃豔,加之壺外描金加琺瑯彩,金碧輝煌、瑰麗多彩,形成格調獨特,向人們展示出「小小方寸,勝似大千」的藝術魅力。瓶內的畫固然精美絕倫,瓶壺本身也很美觀,水晶、玻璃、瑪瑙等,壺體造型更是千姿百態,有圓、扁、橢圓、連體等式樣,更具有欣賞價值。



社會及藝術價值

鑒賞內畫壺不光從它的書法繪畫技藝上來考察,內畫壺本身的造型也是藝術欣賞的一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每一款壺的造型決定描繪什麼內容、表達手法、題款印章,富於文化素養的匠師不再描摹名人字畫,而是拿出具有原創性的書畫作品,以奠定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地位,文人書畫中的佈局謀篇、意境筆法最終成就了內畫壺這一門綜合藝術。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瓶內畫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多次被挑選為外交禮品參與我國政府的對外交流活動。如前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來北京出席第十一屆亞運會時,中國奧會送給他一件令他愛不釋手的禮物——以薩翁為畫像的內畫瓶。在1997香港回歸的慶典活動上,各個省市都送給香港特區政府一件禮物,而以出產瓶內畫聞名的河北省送一件直徑30釐米繪有9條蛟龍的大型水晶球,祝願香港特區有如出海的騰龍,蒸蒸日上。這種「鬼斧神工」般的技術,備受眾多藝術收藏館的青睞和收藏,也為越來越多的民間收藏家所賞識。在海內外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藝術展或拍賣會上,都有瓶內畫被視為珍寶。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12:5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壺內畫的流派

京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北京葉派內畫創始人葉仲三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于1945年。
葉仲三大師,堂號「杏林堂葉」。他與內畫高手周樂園,馬少宣,丁二仲被稱為「京派內畫四大名家」。葉仲三的作品來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國初年社會上所流行的一些畫冊,如《古今名人畫譜》、《飛影閣》等。 人物題材的畫主要取自《三國志》、《聊齋》、《紅樓夢》等書中的插圖,色彩鮮豔而有情節。他創作的題材廣泛,花鳥、山水、人物、草蟲、博古等無所不能。他畫的聊齋故事活靈活現,紅樓人物栩栩如生,被稱為「內畫人物一絕」。


馬少宣 “八破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國歷任總統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葉仲三在1945年離世後,他的長子蓁禎、次子蓁禧、三子蓁祺,以及葉蓁祺之女葉淑英,繼承併發展了葉派內畫藝術。葉淑英大師是當今葉派內畫唯一一位嫡傳人。此後葉派內畫又先後吸收王習三,劉守本,丁桂玲等為外姓弟子,王習三還在河北衡水創立了冀派內畫,為發展葉派內畫做出了很大貢獻。

葉仲三 “ 嬰戲圖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魯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魯派內畫壺根植于琉璃藝術發展,發端于中國琉璃之鄉――山東淄博。清朝光緒年間,李公平被選進宮廷,稱作禦匠。自清朝咸豐以來,博山的刻花鼻煙壺馳名中外。代表人物是李克昌

李克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2年9月生於山東博山,1957年拜山東內畫鼻祖畢榮九後人畢恒元為啟蒙老師,1960年入博山內畫技校從師畢榮九弟子張文堂、薛景萬學習,1960年在博山市美術琉璃廠工作,他改進了老師薛景萬先生髮明的內畫毛筆為「管式」製作法,使中國內畫形成了現代風格;發明了套層內畫法(俗稱立體法)和油畫法內畫。代表作有《紅樓夢》、《聊齋股市》、《清明上河圖》等一系列內畫壺作品。作品《觀潮圖》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冀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冀派內畫藝術源于京城葉派內畫,是王習三先生學習了京城葉派葉曉峰,葉莑祺兩位葉派傳承人的技藝後創立的。王習三先生,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屬杆鉤小毛筆,顏料為中國畫顏料和油畫顏料以及丙烯顏料等。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風格多樣、佈局巧妙、立意深遠、造型準確、精皴細染、、色彩典雅,不僅有以國畫色為主的國畫類型畫種,而且還有國畫色和油畫色結合的表現手法,摹擬多類型多畫種的各種畫面效果。體現在畫種方面有:國畫、書法、油畫、版畫、裝飾畫等,題材方面有:人物、山水、動物、花鳥魚蟲、肖像、靜物、風景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王習三,原名王端成,生於1938年,河北阜城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衡水市委名譽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拜師學習內畫鼻煙壺藝術。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學藝後調北京工藝美術廠搞內畫創作,現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


王習三 “唐太宗”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王習三 貓蝶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王習三 喜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粵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粵派內畫鼻煙壺:以豔麗的色彩和裝飾風格著稱于世,也是一個年輕的派系。粵派在廣東汕頭,代表人物為吳松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12:50:32 | 顯示全部樓層
粵派瓶內畫主要傳承人 ~ 賴乙寧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一個30多年前僅賣9元的瓶內畫鼻煙壺,今日價值10多萬元
◎中國曾將繪有薩馬蘭奇畫像的瓶內畫送給他,薩翁愛不釋手
◎在上海世博會「廣東週」上,賴乙寧展示汕頭瓶內畫技藝


潮汕人歷來以心靈手巧、精耕細作著稱,有「種田如繡花」之美譽,潮汕地區的民間藝術創作,也多以精微細巧而知名。瓶內畫則是將本地文化中之精細演繹到極致:在一個幾寸大的磨砂瓶內作畫,遠如白雲長天、高山流水,近有人物市肆、花鳥蟲魚,莫不栩栩如生,神情兼備。微縮之瓶,可窺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粵派瓶內畫的唯一代表———汕頭瓶內畫通過遴選,近日將亮相上海世博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賴乙寧,也將在世博會「廣東週」文藝展示活動上,為海內外嘉賓現場展示瓶內畫這一獨特技藝。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賴乙寧,1953年出生,現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瓶內畫的代表性傳承人。


一桌,一燈,一筆,一硯,若干磨砂小瓶,幾許作畫顏料,這就是賴乙寧創作瓶內畫的主要工具,仔細再看,還有些修削狼毫小筆的刀片,拭擦顏料的棉簽,打磨玻璃瓶內壁的專用小石……每一件工具都精細,每一件都為這精細到令人神經繃緊的瓶內揮毫量身定做。那燈,是一盞時下少見的煤油燈;那筆,不是普通的毛筆,也並非可刻畫玻璃的刻刀,而是一根由賴乙寧自製的彎曲鐵絲為柄,幾縷兩三毫米的狼毫為筆芯的特殊畫筆。作畫時,畫師如少女穿針,將細小如針的筆,伸進嬌小如豆的瓶口,在磨過砂的玻璃瓶壁上,輕輕勾畫,神奇的景致,便逐漸出現,手在瓶外,畫在瓶中,令人不禁叫絕。

憑藉這柔弱和奇怪的筆,賴乙寧在瓶中繪出了壯麗河山和萬馬奔騰,繪出了中外名人和尋常人家,也畫出了無數讚嘆和數不完的大獎。「瓶內作畫跟一般作畫不一樣,運筆時,將沾有墨汁或顏料的鐵絲勾筆探入瓶內,通過轉動提拉勾筆來作畫寫字。平常作畫是往下摁筆,在瓶內作畫則是往上拉,這是難點。」賴乙寧告訴記者。

儘管瓶內畫源自北派,但是從一創始,便顯現出獨具特色的南派風格。賴乙寧介紹,南北畫派最大的區別正在於瓶和筆。「汕頭瓶內畫所用的瓶子,肚子是圓的,由於瓶內畫是從鼻煙壺發展而來,中國其他派別的瓶內畫幾乎都用扁平形狀的瓶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賴乙寧介紹,中國瓶內畫始於清末,現有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它多次被挑選為外交禮品參與中國政府對外交流活動。如前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來北京出席第十一屆亞運會時,中國奧會就送給他一件令他愛不釋手的禮物———以薩翁為畫像的內畫瓶。而汕頭瓶內畫事實上就是粵派瓶內畫的唯一代表。

為什麼獨獨汕頭的瓶內畫用的是圓瓶 ? 原來這是受潮汕陶瓷造型的影響,造型細分為梅膽、棒槌、觀音、魚尾、盾、橄欖、蘿蔔等形狀,最小的才高五釐米。而這也使瓶內作畫,難度大大增加。

獨特之處還有,汕頭瓶內畫常描以金線和琺瑯,,破了瓶內畫無外飾的局限,顯得華貴絢麗。加上汕頭瓶內畫受到嶺南畫派的影響,線條纖秀,色彩鮮艷。

「我們的筆也與北派不同,京、冀、魯派瓶內畫都用直筆作畫,汕頭瓶內畫則用曲筆,將鐵絲彎曲成半弓形,鐵絲尖上安上數根狼毫,伸進內徑僅數毫米的瓶口,在瓶內壁上作畫。」 據賴乙寧介紹,為發明這根特別的筆,他的師父,汕頭瓶內畫創始人吳松齡整整花了三年時間研究和改進。

因為精巧如潮繡,構圖要了然于胸,下筆更要精準,賴乙寧雖已從藝39年,有時一整天也只能畫一隻仙鶴這樣的圖案。創作《而今邁步從頭越》這件作品時,一個毛澤東體的草書繁體 「鐵」字,他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鼻煙壺從西洋傳入,瓶內畫肇始於鼻煙壺,很長一段時期內,瓶內畫鼻煙壺也多用於外銷。然而,瓶內畫的取材、畫法和顏料卻一直堅持中國繪畫的傳統。「汕頭瓶內畫用的是中國畫法,顏料是普通的國畫顏料。」賴乙寧說。

但堅守傳統的潮汕瓶內畫藝人,似乎血液中恰恰流淌著創新的基因,從吳松齡創新瓶子形狀到創新畫筆,再到賴乙寧創新畫法,莫不如是。

據賴乙寧一位多年的老朋友介紹,他除不斷提升國畫、書法水準之外,還自學西畫,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早上六時就到汕頭西堤碼頭、人民廣場或中山公園寫生,白天上班,晚上伏案畫素描。「他讓我見識到,一個默默無聞的民間藝人,油畫水準竟可達爐火純青。讓我深深折服,敬佩 !!」

在上海世博會「廣東周」活動中,賴乙寧將會展示以傳統汕頭瓶內畫為主的作品,還將展出一些吸納了京、冀、魯派瓶內畫特點的水晶壺《百鳥圖》,用扁瓶造型展示粵派畫風。

賴乙寧是其師吳松齡眾多弟子中,目前僅存的5個還在堅守的人之一。如果了解汕頭瓶內畫的內情,人們必定會為這裡憑藉如此稀少的傳承人,扛起整個粵派瓶內畫大旗的超高技藝擊節叫絕,然而,也必定會為這美妙技藝的人丁不旺扼腕嘆息。數字殘酷,然而往往反映實情。據統計,在中國內畫四大流派中,目前發展最好的是冀派,有超過3萬人的從業隊伍,憑著藝術產業化,內畫鼻煙壺出口業務十分紅火;魯派排位第二,由於沒有形成產業,從業人員不超過100名,但多出中高端精品,名家雲集;京派目前僅有不足10名的從業者;而汕頭,作為南派唯一一脈,從業者只有5人。

其實,早在1971年的廣交會上,一套水滸108將的內畫鼻煙壺便以3000美元價格成交,名聲大振。一名收藏者在上世紀70年代以9元從廣交會買到的內畫鼻煙壺,今日價格已在10萬元以上。「但目前與北方幾乎一統天下的冀派瓶內畫相比,汕頭瓶內畫無論是傳承還是市場,都讓人擔憂。」賴乙寧甚為嘆息。

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汕頭瓶內畫曾經輝煌一時,不論是出口還是外銷均供不應求,吳松齡還曾急招學徒應付訂單高峰期。上世紀90年代,由於現代工業、商業經濟衝擊等原因,汕頭瓶內畫日漸式微,從業群體紛紛各謀出路。

中國瓶內畫收藏重地為香港地區、台灣地區,中國北方次之,而廣東目前的內畫收藏仍十分薄弱。從價位看,目前收藏價格未到高位,南北市場也有一定差距,廣東的瓶內畫收藏價處於低位。究其原因,是精品較少,了解的人也不多。

有行內人士認為,每一件內畫鼻煙壺其實就是一幅國畫。喜歡中國書畫的收藏者,終究會喜歡內畫鼻煙壺。廣東具有巨大的書畫收藏群體,如果他們能體會書畫與內畫的共通之妙,內畫鼻煙壺進入廣東市場指日可待。

對此,賴乙寧希望,自己的努力和等待,可以敵得過時間的無情:「從種種因素看,我都對瓶內畫有信心,只是怕現在若不能把傳承隊伍壯大,等到人們真正發現它的美,市場回報到來之時,恐怕這技藝已將近失傳。」


十二生肖瓶內畫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12:50: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畫壺名家作品賞

雨農
原名侯英姿。1970年生於河北省武邑縣。自幼酷愛繪畫,從而打下了良好的美術基礎。1987年開始從事內畫藝術創作,在王冠宇、劉藝子等名家的指導下,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作品題材涉獵廣泛,尤擅長於人物、山水水墨畫。從藝近二十年來,繪製了大量優秀的內畫作品,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精湛的藝術作品設色典雅,高估細膩,意境深遠,思想精深,用筆用墨豪放自如。作品得到國內外專家們的高度評價,深受收藏家的親睞。作品多次參加省美展和國家自的書畫藝術大賽,並多次獲獎。1998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雨農 ~ 觀瀑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雨農 ~ 風雪夜歸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雨農 ~ 昭君出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雨農 ~ 千里自此共明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雨農 ~ 源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姜洪亮 ~ 紅日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姜洪亮 ~ 北上軍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姜洪亮 ~ 孫中山與宋慶齡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姜洪亮 ~ 百萬雄獅過大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姜洪亮 ~ 唐代詩人李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姜洪亮 ~ 二十世紀世界名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多謝欣賞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2:5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除咗用鬼斧神工,都唔知用乜嘢定嚟形容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2:57:30 | 顯示全部樓層
手工精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00:01 | 顯示全部樓層
beautiful & Amaz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買嚟間中欣賞都幾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01:32 | 顯示全部樓層

粵派瓶內畫主要傳承人、賴乙寧。鼻煙壺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方寸瓶內繪大千世界 揭秘汕頭瓶內畫

◎一個30多年前僅賣9元的瓶內畫鼻煙壺,今日價值10多萬元

◎中國曾將繪有薩馬蘭奇畫像的瓶內畫送給他,薩翁愛不釋手

◎在上海世博會"廣東週"上,賴乙寧展示汕頭瓶內畫技藝


【一壺齋鼻煙壺藝術藏館】 河北衛視 專訪 內畫大師 張增樓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一壺齋鼻煙壺藝術藏館】鼻煙壺影片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一壺齋鼻煙壺藝術藏館】 內畫泰斗 王習三大師關門弟子 台灣內畫第一人-許立緯

內畫鼻煙壺 古月軒 料胎琺瑯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3-7-27 12:50
內畫壺名家作品賞

雨農

其實鼻煙壺係裝咩架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好正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2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來是吸煙的不雅之物,
竟成為藝術珍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0:17 | 顯示全部樓層
張家輝 發表於 2013-7-27 13:13
其實鼻煙壺係裝咩架 ?

鼻煙是把優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貴藥材放在鼻煙壺供人吸聞鼻煙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1:40 | 顯示全部樓層
呢D係唔係叫做 神級手匠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藝術珍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鼻煙壺的種類很多,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幾種,簡介如下:

料煙壺:用玻璃料質製作的煙壺,稱之為料煙壺。因其質堅,不受潮濕,適於盛鼻煙用,因此較為流行。

瓷煙壺:瓷煙壺是繼料煙壺發展起來的。到清康熙時,因瓷業發達,凡可能以瓷燒制的無不以瓷燒制。又因瓷煙壺盛鼻煙較為適宜,故瓷制煙壺較多。瓷煙壺以乾隆時期製作最為精妙。道光時瓷煙壺以繪製蟈蟈圖案為著名。

玉煙壺:我國以玉制壺的歷史悠久,但過去玉壺不作盛鼻煙之用,多用於酒器。到清代開始以玉制煙壺,尤以乾隆時期製作的玉煙壺能巧妙地因材施藝,根據不同的色澤、紋理、質地的特色,相應設計,製作不同題材內容。作工精細,設計巧妙。

珊瑚煙壺:珊瑚為暖海中之圓筒狀小蟲所分泌的石質堆積而成的,其顏色有紅、白、黑各種顏色,紅色為佳。大珊瑚極不易得,故珊瑚煙壺用整材製成的很少,多數為粘合而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4:25 | 顯示全部樓層
傳統國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8:16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3-7-27 12:50
方寸瓶中繪大千

件件都好似藝術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38:31 | 顯示全部樓層
好精緻的藝術珍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7-27 13:49:58 | 顯示全部樓層
Williamho1953 發表於 2013-7-27 13:30
鼻煙是把優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貴藥材放在鼻煙壺供人吸聞鼻煙了。 ...

聞一聞十分醒神~ 索一索舒根活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3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