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529|回覆: 83

[器皿] 紫砂壺文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1-8 23:4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紫砂壺文化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紫砂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製品,其特點是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 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紫砂壺是用紫砂泥經高溫燒制而成,燒制溫度比用陶土製作的陶器高,更堅實而多微小的氣孔,和瓷器一樣不會因溫度急劇變化而碎裂;由於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亦不會瓷化。

古來精於茶道者認為,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壺使用越久,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因紫砂壺吸色吸味的特點,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起源

紫砂陶起源有說始於北宋。而「紫泥」一詞最早出現于北宋文人的題詠中,如梅堯臣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而歐陽修在《和梅公儀嘗茶》詩中提到了「紫甌」:

溪山擊鼓助雷驚,逗曉雪芽發翠莖。
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
寒侵病骨唯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情。


1976年,宜興蠡墅羊角山附近發掘出了一座長約10米、寬約1米的宋代古龍窯,及大量早期紫砂陶殘器、廢品堆積。經南京大學歷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鑒定,這座紫砂古窯始於北宋而盛于南宋。此外,鎮江博物館在南宋廢井中,曾發掘到紫砂壺罐等器皿,有人也以此作為紫砂陶始于北宋的佐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紫砂壺原產地 ~ 宜興

宜興,古稱陽羨、荊溪,地處江蘇省南端,與浙江、安徽兩省交界。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約占總面積的40%,陶土礦藏儲量豐饒,山林柴草密佈,加之水網縱橫,交通便利,發展陶瓷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因此宜興的陶瓷生產源遠流長。

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期,勤勞智慧的宜興人就學會了制陶。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與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宜興市銅官山下新街鎮塘南村發掘的駱駝墩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這就將宜興的制陶歷史前推至距今七千年左右。

宜興地區古窯址考古普查和重點窯址的清理髮掘表明,該地經區共有窯址100多處,上起漢代,下至清朝,連綿不絕。

漢代,鼎蜀鎮附近的窯址已達十六處之多。饅頭墩東窯燒制的大斂口甕及直頸甕已經採用手工打片成型。

南山六朝青瓷窯生產的青瓷相當精美。南京博物院1 976年第二次發掘周墓墩時出土的一尊青瓷神獸尊,造型神奇,發色勻美,氣勢不凡,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而丁蜀鎮以東3.5千米處的澗漯窯址,則是江蘇省境內唯一的唐代龍窯。據出土器物分析,當時燒瓷已經採用套裝法,即將器物「大套小」置於匣缽內,以使受熱均勻,避免欠火生燒。

五代以後,由於瓷土材質欠佳,在與浙江青瓷的競爭中,宜興青瓷燒造逐漸衰微,直至被淘汰。但是其長期積累的澄泥練泥、拍打成型、套裝燒成等工藝,卻為紫砂陶的出現準備了技術條件。


「龍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龍窯是燒制紫砂器最早,也是使用時間最長的窯爐。以燒制紫砂器為主的俗稱大窯,燒制粗陶類的稱小窯。以前專門燒制紫砂器的龍窯,主要分佈在蜀山、潛洛和上袁一帶。一般長30-70米,因形似長龍,故得名。目前發現最早的紫砂龍窯源自北宋時期。最長的是明代中期的品勝窯,長約70米。該窯直至1959年春停燒後自毀。

龍窯分窯頭、窯身、窯尾三部分,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建造龍窯只需選擇適宜火道通暢的山坡斜度,自山腳至山腰間,挖一條長坑,稱窯身,窯身一般寬約7-8尺,深約6-7尺,靠近山腳附近漸淺,約深2-3尺。窯底以八腳騎縫的土磚砌成斜弓背弧形,並以砂鑲嵌嚴實。窯壁由土磚砌成下大上小的斜直壁形,頂部以土磚砌成高出地面2尺左右的拱形橋頂覆蓋,皆以收縮很小的白土作沙漿砌成,以保證密封。

在山腳窯頭處蓋有窯爐房,窯底腳處開一洞口通窯內為窯爐口,作燒窯前預熱窯身使用。窯爐口前面設有圓形石制祭台,舊時每次燒窯前要用牲禮祭拜,祈求燒窯成功。窯身兩旁設有2-5個窯門和多節窯眼。窯門作裝進泥坯及搬出成品用,窯眼作逐節上燒時投放燃料和觀測窯溫使用。窯身最上面是窯尾,俗稱窯梢頭,為總噴煙火洞口,兼具煙囪作用。裝窯時每一窯眼地位稱為一節,可以安裝掇罐2排,每排3幢,每幢四周應稍留空隙,兩排掇罐間的空隙要正對窯眼。裝窯後各個掇罐之間的縫隙要以潮砂糊好封閉,否則燒成時柴火入侵會使製品「惹火」變色成次品。全窯裝好後,封閉窯門、窯眼準備燒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龍窯其實是一座傾斜的彎狀隧遒窯。燒成時坯件位置固定,火焰不斷移動,和現代的隧道窯恰好相反。因龍窯有高度差,阻力小,具有自然抽風力,燒窯時火焰由下往上,可以起到窯內逐漸去濕預熱的作用,使熱能得到充分利用,也完全符合陶瓷燒成升溫曲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龍窯當時的燒成溫度,根據部分歷史作品估測在1180'C左右。由於窯內空間很大,燒成時火焰分層現象比較嚴重,因此窯內各部位溫差較大,經常會出現過火或欠火等現象,燒成正品率在六七成左右。

龍窯的燒成一般從晚上開始,在窯爐口用松樁或煤預燒,以去除窯內、坯件濕度並起到預熱作用。翌日天明後封閉窯爐口,並開啟第一對窯眼,改用茅柴不停燃燒。據目測第一對窯眼火溫足夠時,即可封閉窯眼,同時換上一對窯眼繼續燃燒。如此逐節上燒,一般燒到第二天中午即可完成。

龍窯燒制紫砂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隨著倒焰窯的誕生才逐漸被取代。現在丁蜀鎮周墅鄉前墅村還保留著一座主要燒制砂貨陶器的龍窯,該窯建于明代,目前仍在正常燒造,故人們稱之為「活龍窯」。另外,丁蜀鎮均陶廠內還保留有一座燒制缸類的龍窯作為陳列。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紫砂泥

晚明文人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又近人遠過前人處也。」紫砂壺之所以獨領風騷, 「大為時人寶惜,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許次紓《茶疏》),「能發真茶之色香味」 (周高起)。

紫砂壺不一定是紫色,亦有硃砂紅、棗紅、紫銅、海棠紅、鐵灰鉛、葵黃、墨綠、青蘭等等。

宜興紫砂壺的出現,首先與其所獨有的紫砂壺原料——紫砂泥有關,同時其地域內所固有的各種與茶相關聯的物產也起到關鍵作用。作為中國產茶的名地和久負盛名的古茶區之一,早在三國時期,宜興所產的「國山苑茶」,就已經著稱于江南。到了唐朝,宜興茶的名聲甚至傳到了宮廷,成為貢品,甚至有「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詩句。陸羽在《茶經》中也曾對宜興茶有過讚譽:「芬芳冠入他境。」而用「宜興三絕」——陽羨茶、紫砂壺、金沙泉所沖泡的茶,更是品質極佳,具有湯清、色濃、茶香、回味甜的特點。

宜興紫砂陶採用的原料,歷來產于丁蜀鎮黃龍山,主要為紫泥本山綠泥紅泥三種,統稱為紫砂泥。紫砂泥又稱為「五色土」,顏色變化豐富。

丁蜀黃龍山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紫泥深藏在黃石岩下,夾存于甲泥礦層中。本山綠泥,有的是紫泥層的夾層泥,有的是龍骨與黑墩頭之間的夾層泥。紅泥,產于黃龍山的,在黃石的夾層中。產于西山前趙莊的,是嫩泥礦底部的泥料。

紫泥中根據其含鐵量及化學成分的多少不同而分為底槽青天青泥紅棕泥普紫(清水泥)而呈現各不相同的顏色,其中天青泥相傳礦岩時成雨過天晴之色,燒成 以後有紫裡透紅的感覺,有黯肝色之說。底槽青燒成以後在1160-1180度時成粉紅色,1190-1200度時成深紫色,並有發青的感覺,在古代龍窯裡可成青灰色、青黑色、黑色、墨色。

宜興的紫砂礦土屬高嶺土, 主要由石英、粘土、水雲母和赤鐵礦組成,含鐵、矽量較高,顆粒較粗,不需添加其他原料就能單獨成陶。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聞名陶。這種天然泥礦在陶瓷產區十分罕見,中國廣西、山西、河南、河北、陝西、安徽等省的一些地區雖有類似陶土,燒成呈紫紅色的無釉陶器,初看有相似之處,但其玻璃相重,工藝上也有諸多限制,無法與宜興紫砂泥相媲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根據宜興陶瓷工業公司《紫砂陶器造型》一書介紹,利用紫砂泥燒制器物,具有以下優點:

是紫砂原料經過澄澱,練制,可塑性好,燒制過程中收縮率小,燒成範圍大,產品不易變形。

是紫砂成品有小於2%的吸水率,說明它的氣孔率介於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間。紫砂原料中存在大量團聚體, 團聚體內部有閉口氣孔。燒成時, 團聚體產生較大的收縮,它的周圍又生成一層斷斷續續的氣孔群,大部分屬於開口氣孔,顯氣率約5%。這樣質地的器皿,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用來栽花,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排水性,不易爛根。

是泥料分子排列呈鱗片狀結料的顆粒狀結構不同。因此紫砂成品冷熱急變性好,熱傳導性低,用為茶具時,撫摸不燙手,寒冬季節沸水注入及火上煎燒都不易炸裂,優於一般瓷器。

是按行家的說法可以燒成海棠紅、朱砂紫、葵黃、墨綠、白砂、淡墨、沉香、水碧、冷金、閃色、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新銅綠、琅殲翠等幾十種顏色,全憑原料呈現的天然色澤,成為紫砂器高雅、質才、的裝飾。」

紫砂泥具有如此無可比擬的特質,無怪乎前人有「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的讚譽了。

揉合 天時(沖泡茶的呼喚)、地利(正宗的紫砂泥)和人和(獨有的拍打成型工藝),紫砂陶即應運而生!



「窯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同一泥料在不同的燒成氣氛、溫度控制下,產生的色澤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紫砂器的燒成需要運用熟練的燒成技術,根據泥料的不同特性,靈活掌握窯內的氣氛、溫度等,才能使紫砂器材質達到多種不同效果。

紫砂壺的窯變最初是紫砂坯件在燒制的過程中,由於意外狀況而造成的表面火跡斑紋或色澤不統一的燒次現象。這種在燒成中形成的光斑和明暗色澤的自然過渡,有時會有一種特殊的意境,形成了紫砂器獨特的一種藝術風格。成功的窯變作品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燒成後紫砂器色澤自然、和諧,畫面意境富有情趣。當然這種神奇的效果很是罕見。《陽羨茗壺系》中記載:「若窯有變相,匪夷所思,傾湯貯茶,雲霞綺閃,真是神之所為,億千或一見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

草創期
草創期為16世紀以前,即從北宋中期到明代萬曆年間。這一時期,紫砂陶器剛開始出現。此時的制陶工匠根據紫砂陶土的特性,吸收歷代制陶經驗,逐漸發明了「捏塑法」「打身筒」「鑲身筒」的基本成型方法,甚至還借用造缸的模具輔助成型。這一時期的紫砂陶器因原料不純、淘練不精、混于缸甕陶窯附燒等原因,成品較粗糙,色澤較單一,陶器表面多有「飛釉」和「火疵」的現象。到草創期的後期,紫砂壺逐漸發展成為一門藝術,與傳統的日用陶器慢慢分離,成為獨立的工藝體系。歷史文獻所記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正德年間的 " 金沙寺僧 " 和 " 供春 "。

金沙寺僧僧帽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期
是指從16世紀晚期到17世紀早期,大致相當於明代萬曆年間到清初。這段時期,紫砂壺的生產空前繁榮,紫砂壺藝術得到初步發展,出現了很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制壺大師。同時,紫砂壺的成型方法已經成熟,亞式千姿百態,特別注重筋紋形壺的製作,這種風氣延續到18世紀以後。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的名家,他們不斷創新,努力探索,將紫砂壺列入工藝美術品的行列,奠定了紫砂壺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特殊地位,代表人物有 " 時大彬 "、" 徐友水 "、" 陳仲美 " 等。

時大彬如意披肩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二期
是指從17世紀晚期到18世紀末,即從清代康熙到乾隆晚期這段時期。第二期是紫砂壺造型全面繁榮的時期,裝飾風格也發展到極致。這段時期內自然形壺、幾何形壺亞、筋紋形壺和小圓壺I它是後世水準壺的前身l都有燒造,筋紋形壺被自然形壺所取代,自然形壺較受歡迎。同時制壺工匠十分注重器面的裝飾,除了明代的鐫刻書法留銘外,泥繪、加彩、浮雕、堆泥、攪泥、磨光、施釉、貼花、鏤空、包漆等裝飾手法數不勝數。這一時期制壺成就取同的當屬 " 陳鳴遠 "。

陳鳴遠的包袱壺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三期
是指19世紀初期到19世紀末,大致相當於清嘉慶到光緒時期。第三期是紫砂壺與文人的參與將紫砂壺的藝術價值提升到頂點。這個時期文人和制壺工匠共同撰寫,在壺上鐫刻書畫之風盛行,增加了紫砂壺的文化意蘊。這一時期,壺的造型比較簡練,因此為文人在壺上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 " 陳曼生 "、" 楊彭年 "。

楊彭年作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四期
是指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大致相當於光緒後期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紫砂壺的發展起伏不定,因受戰亂影響,幾欲停滯。在這段艱難的時期內,紫砂壺的發展也有不少亮點。如紫砂壺的生產更為商業化,壺上開始印有店號標記,裝飾以復古風格居多,多次榮獲國際大獎。自然形、幾何形、筋紋形和水準形四類茗壺大量產銷,精心製作的高藝術性的紫砂壺逐漸減少,佳作銳減。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 " 程壽珍 " 和 " 馮桂林 "。

程壽珍作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五期
是指20世紀中葉至今,即現當代。在經歷多年戰亂之後,新中國政府大力組織恢復紫砂壺生產。自然形、幾何形、筋紋形和水準形四類壺型繼續生產,並出現了新的品種,仿古和創新兼備,在裝飾上出現金銀絲鑲嵌等新工藝。改革開放之後,新燒制技術的誕生和紫砂壺製作工藝的進步,使得紫砂壺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產品大量出口,形成了龐大的產業群。第五期的代表人物有 " 顧景舟 "、 " 蔣蓉 " 等。

蔣蓉作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樓主| 發表於 2012-11-8 23:42:24 | 顯示全部樓層
如何泡養紫砂壺

「看了種種養壺方法,卻沒了方向。」相信是很多壺友的困惑。正確的理解是:

(1)新壺到手,不需要用水煮,只要對著水龍頭用毛巾洗壺的內外,把燒制時留下的石英砂洗掉。最後把開水(室內溫度低時可用溫開水)注入壺中,再倒出,清洗幾次,去掉土腥味後,即可沏茶。

(2)用開水沏茶後,壺體溫度較高,可用濕毛巾擦抹壺體,反復多次。 切忌直接用手擦抹壺體,因為手上有汗水、油脂會弄髒壺體。茶壺從沒有光澤到越來越光潤,這個過程也是壺友和茶壺建立感情的過程。當然想加快養壺效果,可以用茶汁淋壺的方法,只是淋壺後應儘快用開水沖淨。最好不要用軟毛小刷子蘸著茶汁淋壺。

(3)不要用將茶葉長期存放在壺內的方法來養壺,這樣茶葉會發黴,無利於身體健康。也有些人喝完茶後,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將茶湯留在壺內隨壺陰乾,日久後累積茶山,由於茶湯會變味發餿,這種方法也是不正確的。喝完茶後應把茶葉、茶湯倒出,再用冷水把壺內、壺外清洗乾淨。

(4)關於「和尚光」,最早的記載是明朝江蘇江陰人周高起的著作《陽羨茗壺系》,文中云:「壺入用久,滌拭日加,自發闇然之光,入手可鑒,此為書房雅供。若膩滓讕斑,油光爍爍,是曰和尚光,最為賤相。每見好事家藏列,頗多名制,而愛護後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曰:吾以寶其舊色爾。不知西子蒙不潔,堪充下陳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清朝及以後的壺,用現在的標準,都不乾淨(當然作為古壺,業內人士都不提倡把壺面清洗乾淨,應該保留其原貌),這和以前直接用手養壺的方法有關,用手撫摩壺,難免會有髒的東西留在壺上。正確的方法是用棉布擦壺,只要把棉布清洗乾淨,把壺體擦乾淨就行。也不要把紫砂壺放在有油煙的地方,如廚房,以免沾上油煙。

(5)真正用黃龍山泥料做的壺在泡養前應該很不顯眼,用手撫摩很粗糙。經過約一個月的泡養,會有如玉一般溫潤的光澤,由於包漿的原因,用手撫摩會有細膩爽滑的感覺。而且隨著泡養時間的推移,效果會越來越好。

(6)養壺關鍵是「用心」,享受其中的樂趣,才是壺藝、茶道的最高境界!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多謝欣賞 !!


討論

吸引: 5.0
吸引: 5
對不起,不能向超過 72 小時的回覆帖評分! (如本主題沒有關閉,你仍可向頂樓評分!)發表於 2012-11-12 12:00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8 23:58:04 | 顯示全部樓層
禾刀買過用黎做手信,不過唔知係咪流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04:31 | 顯示全部樓層
買黎送俾朋友岩哂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07:56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2-11-8 23:42
如何泡養紫砂壺

「看了種種養壺方法,卻沒了方向。」相信是很多壺友的困惑。正確的理解是:

壺經久用,即使空壺沸水注入,也有茶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9 00: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包包啤利 發表於 2012-11-9 00:04
買黎送俾朋友岩哂 !!

紫砂壺好有特色, 搵到啲外型有趣嘅, 值得賞玩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9 00: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小紀 發表於 2012-11-9 00:07
壺經久用,即使空壺沸水注入,也有茶味

呢個係紫砂壺嘅特點, 因為有荼山緣故 !! 多謝欣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2-11-8 23:42
如何泡養紫砂壺

「看了種種養壺方法,卻沒了方向。」相信是很多壺友的困惑。正確的理解是:

識貨就是寶, 不識貨的就當是草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2-11-8 23:42
如何泡養紫砂壺

「看了種種養壺方法,卻沒了方向。」相信是很多壺友的困惑。正確的理解是:

我屋企有好多個  但5知流定堅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紫砂壺送禮夠誠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2-11-9 00:07
紫砂壺好有特色, 搵到啲外型有趣嘅, 值得賞玩 !!

你送比我 la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9 00:11:39 | 顯示全部樓層
dingdum 發表於 2012-11-9 00:09
識貨就是寶, 不識貨的就當是草了.

用黎當手信, 好多外國朋友好鍾意. 多謝欣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2:14 | 顯示全部樓層
包包啤利 發表於 2012-11-9 00:04
買黎送俾朋友岩哂 !!

barry 送比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9 00: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鸚鵡王子 發表於 2012-11-9 00:10
我屋企有好多個  但5知流定堅

王子一向好有慧眼, 假極有限, 好野就真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3:44 | 顯示全部樓層

你鐘意飲茶架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總有機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9 00:15:30 | 顯示全部樓層

你下次又遠行, 我去揀個得意嘅當紀念品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Wanbaolung 發表於 2012-11-9 00:12
王子一向好有慧眼, 假極有限, 好野就真 !!

慧眼  我有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19:54 | 顯示全部樓層
First time to clearly know the classification......

底槽青,天青泥、紅棕泥、普紫(清水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包包啤利 發表於 2012-11-9 00:13
你鐘意飲茶架 ??

beer 刀 duck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2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