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125|回覆: 5

有勞各工程界師兄相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2-12 21:37:32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中出沒注意 於 2012-12-14 03:39 編輯

有帖子如下:

http://141hongkong.com/thread-1087961-1-1.html

源自下列報導....爭論焦點是否曾經流行過此種建築法...


2012年12月08日 10:10:4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據《大河報》報道,一架高高的混凝土大橋,河床上的樁基卻是用木頭支撐。近日,這則附帶圖片的微博一經發布,就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很多人指責建橋方偷工減料。對此,當地官方經核實後回應稱,該橋係抗戰時期由日本人建造,目前已廢棄33年,木樁支撐橋墩應是舊時施工工藝。

  近日,網友“@自由人重生” 首發該微博說,“河南羅山縣有一座公路橋,現在河流幹涸了,奇跡出現了:鋼筋混凝土制的公路橋,竟靠木頭支撐。”

  該微博附帶的圖片顯示,一座高高的混凝土大橋,橋墩眾多,但其中入水的至少有兩個橋墩均由許多木樁支撐。

  截至6日晚9時,該微博已被轉發1200多條,很多網友在評論中指責建橋方偷工減料,堪稱“奇跡”。

  記者查詢發現,去年9月15日,因為同樣的問題,陜西省商洛市的南秦河大橋曾被《西安晚報》報道。

  該報道援引商洛市原公路勘查設計所工程師王浩彬的話說,該橋建于上世紀60年代,“這種施工方式主要是考慮到大橋的承載力不夠,用木頭打樁加大密度,減緩大橋沉降速度,不存在偷工減料問題,那個時候全國建橋都是用這種辦法”。

  6日晚,羅山縣委宣傳部駱副部長表示,經多方了解,初步確認網友所曝大橋係該縣境內的老312國道浉河橋,抗戰時期由日本人建造。“這應該是舊時的施工工藝,不能完全用現代的施工工藝去衡量。”

  此外,信陽市公路部門也對此進行了調查核實,確認該橋位于羅山縣與平橋區交界處的浉河上,始建于1938年,1979年312國道改道後已棄用33年。




請賜予專業意見,....

討論

請勿貼出任何外連結。發表於 2012-12-13 11:11
發表於 2012-12-13 11:11:43 |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4 03:24:08 |
回復 Juven #2 的帖子

知道!..
發表於 2012-12-15 14:51:44 |
該話題在城中熱話曾討論過,我亦給出我的觀點。
建築物需要打椿承托主要是因地層承托力不足或不均,紐約市摩天大廈多,也不用打椿,因表土層就已是花岡岩層。
二戰前後大部份的建築物如承重大的都是打木椿的,重建前的歷山大廈也是用木椿,70代重建時如何拔出舊木椿也研究了一輪,四層的舊唐樓也全是木椿。如看過桂河橋這部電影,那火車橋也是用木椿。
上文所說的混凝土大橋,橋墩眾多,跨度不大,結構簡單,工藝也只是 cast-in-situ 基本上木椿全無問題。如不用打椿,則要加大花籃墩的結構,但這也加大負重,木椿是較好的選擇。
發表於 2012-12-18 11:13:29 |
klmok1 發表於 2012-12-15 14:51
該話題在城中熱話曾討論過,我亦給出我的觀點。
建築物需要打椿承托主要是因地層承托力不足或不均,紐約市 ...

師兄高見
發表於 2013-3-30 22:57:18 |
足夠支持力就ok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2 01: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