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76|回覆: 14

街知巷聞﹕台北 小巷小店小確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2-24 22:5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3-2-24 22:53 編輯

街知巷聞﹕台北 小巷小店小確幸
(資料來自雅虎及明報。)


1.jpg


2.jpg
    台灣古老而漂亮的銀鎖和手把(寶兒攝)


3.jpg
    上海來的古老燈掣(寶兒攝)


4.jpg
東屋印判系列(寶兒攝)


5.jpg


6.jpg
李維尼(寶兒攝)


7.jpg
月兔印壺由人手上色,鍍上色彩繽紛的珐瑯層。(寶兒攝)


8.jpg
窗明几淨的日子咖啡(寶兒攝)


9.jpg
小器logo裏的符號,就是取自「小器」普通話拼音的第三和第四聲聲調。(寶兒攝)


10.jpg
+g展覽裏用的木架,用桃園木手做,像給器具鑲上畫框。(寶兒攝)


11.jpg
Lego玩具(寶兒攝)


12.jpg
比《香港彈起》有過之而無不及的600 Black Spots,來自美國,翻開每一頁都是驚喜。(寶兒攝)


13.jpg
以單車為題材的10 Things about Riding Bike還附送工具,右上角的穿孔就是方便人掛在單車手把上。(寶兒攝)



我們時常羨慕台灣的文藝氣息,但當文藝落實到生活,是怎樣一回事?

台北有一群人,開始信奉另一種生活態度,他們主動積極,注重細節,着手改善生活。

除了遍地開花的書店、咖啡店,還有專注食器的小店,常說「人靠衣裝」,那麼食物的衣裝便是杯盤碗碟,細心擺盤能馬上為餐點添滋味。

實在的幸福感,早已漸漸扎根到台北的大街小巷。

台灣的生活雜誌,在這一年內迅速冒起,如《日日》、《小日子》、《練習》、《透南風》、《Sense 好感》等等。雜誌風格各異,定位不一,但共同的主題,卻是注重生活裏的微細小事。邀請日本翻譯雜誌台灣版《日日》主編王筱玲老師聊天,我們就坐在「小器」生活器具店對面的「日子咖啡」,她說「台灣這段時間的經濟不景氣,我們覺得有些事情改變不了,就說不如靠自己,在生活裏面找一點幸福感」。這也是小玲老師辦起《日日》的本意。《日日》會和「小器」合作,給台灣介紹更多生活體驗,告訴大家,在現有的生活裏,不管是食材、飯菜、器皿、雜貨還是手工藝品,都可以找到溫暖。經歷了這些日子,無論地域時間,其實大家所追求的滿足感,都是一樣的,就如她說﹕「日本的《日日》有些文章現在來看,還是不會過時。」

「攝人」的緣分

帶路人李維尼與「小器」的因緣,其實是有一天,他經過新開的「小器」,進去一看,發現「他們的器具很漂亮,可是如果沒有好的照片,這樣會很可惜,所以想幫他們拍一下」。他向老闆自薦,替小器拍商品照拍開幕禮,直到現在,他已經成為了小器的御用攝影師。小器後來把他推薦給《日日》的主編,然後他又認識了「時常買」生活道具店的老闆……這樣一個接一個,互相認識,互相持撐,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成為一個共生圈,凝聚成厚實的力量。

維尼的面書有很多粉絲,他的作品遍佈台灣的流行雜誌。原來他也曾是手作人,在市集街頭擺賣,可是後來被趕得多了,輾轉就到完全不相關的眼鏡店去工作,一做就是6年多,這段時間,他找到實在的興趣——攝影,潛心鑽研。現在他覺得「所有的東西都不能脫離與人的關係,所以想開始加入一些拍人的元素,譬如找個朋友戴着眼鏡來拍」。「就是說,如果有那個熱情,事情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他絕對是一個主動改善生活的模範文藝青年。

小器﹕小工藝成大器

維尼說﹕「留心看,小器的『器』字中間,沒有了一點,因為老闆娘不想裏面有一個『哭』字,所以就把那一點刪掉。」由「犬」變成「大」,其實是以小見大,如老闆娘江小姐自詡「小小地開始」,卻可以看到創立者的大器。

老闆娘江小姐自覺他們那一代,很多受了村上春樹文學的影響,「喊了太久的小確幸」,是時候從尋常生活中實際行動。她2001年開始旅居日本,關注傳統生活工藝,借助日本的經驗,把生活道具的手感與品質帶回台灣,推動本土原創,也作為對日本藝術家的支持。

日本人稱陶藝為utsuwa(器),和漢子「盛器」的意思相通。店內的產品皆來自日本,有陶瓷、漆器、琺瑯等。老闆娘親身探訪當地的商店作坊,逐一選出成熟的生活作品,如色彩豐富的月兔印壺,全由手工上釉藥,因色澤濃淡不同而變得獨一無二。東屋印判系列將日本的傳統造型、圖騰融入生活,轉印方式上色很費功夫,卻是由江戶時代沿用至今。與資本主義大量生產不同,這裏每件器具都有微妙的差異,小小的器皿用來分盤,可以為餐點裝飾。

小器旁邊有一家「+g」,其實是「小器+gallery」餐具展覽,以藝術方式呈現生活器皿。早前便有料理家小石原的陶藝展、聖誕限定玻璃展覽、日本設計品牌特展,2月開始有日本女性陶藝家的常設展,引入坂井千尋、芦田尚美及池田優子的作品。原來生活態度也可以換轉成美學價值。

網址﹕www.facebook.com/thexiaoqi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17巷7號

日子咖啡﹕喝咖啡數日子

小器對面的「日子咖啡」,老闆就是台灣電影《帶我去遠方》的導演傅天余,還有合伙友人「大捲」。日文拼音「nichi nichi」,譯成漢字兩個「日」,解作每一天。店內有場記板的電子時鐘,數算每一天有咖啡的日子,這裏唯有咖啡是主角,簡單的甜點是配角。他們用藥瓶來裝咖啡豆,像生病了的人需要吃藥,咖啡就是生活的療癒品。

大捲在櫃枱低頭專注煮咖啡,從頭到尾,只見一團鬈髮在移動,但他會走來勸告不准拍攝,只為讓客人更舒適自在。開店以後,這裏成了文化人的駐足點,來碰碰運氣,或許會碰上名人。然而即使名氣過人,過日子,還是那麼一回事。「有好咖啡的日子,都是好日子。」他們如是說。

網址﹕www.facebook.com/cafenichinichi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17巷8號

好樣本事﹕全球最美書店

小巷弄裏的「好樣本事」書店,英文名是「VVG Very Very Good」,簡單直接。今年Flavorwire.com評選全球20家最美書店,4家獲選亞洲書店中,「好樣本事」就獨樹一幟。

長長的餐桌上,疊滿老闆Grace從各國蒐羅回來的食譜、攝影集、畫冊等等,桌下的椅子可以隨便拉出來,好讓人坐下來慢慢細閱,享受一頓美味的視覺盛宴。打書釘時,還會嗅到咖啡香,小小的咖啡閣,店員會端上用歐蕾碗盛滿的香濃咖啡。

除了書本,店裏還陳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具飾品,意大利古董收銀機、外國二手攤掏的水壺、日本精緻醬油瓶,都融進書店裏。店員虹如介紹﹕「這張古董桌子從比利時運回來,牆上是台灣藝術家許尹齡的油畫,來自兩個不同地方的東西,感覺也可以很搭。」其實虹如本來是台灣雜誌《La Vie》的外稿記者,訪問後索性到這裏當店員,才3個月,便對店內的一事一物如數家珍。這店子的魅力,實在不容小覷。

網址﹕www.facebook.com/vvgteam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13號

Lego填補街頭縫隙

在「好樣本事」附近的花槽,赫然發現隙縫塞了一排排Lego玩具。正呼應德國藝術家Jan Vormann,在2007年發起的Dispatchwork「快補計畫」。藝術家召集一班人,用彩色塑膠玩具磚填補牆邊、水渠,甚至是歷史建築的縫隙。這計劃先在意大利的Bocchignano出現,發展至紐約、柏林和以色列各地,連到台北也能碰上這些色彩繽紛的夾縫。Jan Vormann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加入,鼓勵大家更留意處身的地方,靠自己雙手重構灰沉的城市外貌,也讓路過的人感到快樂,重拾童真。

時常買﹕生活「道具」回到未來

松江路一帶民居,裏面藏了一家「時常買」生活道具店,就在一扇古老紅漆木門內,那既是設計師毛家駿的工作室,更是尋找台灣懷舊回憶的老地方。這房子有60多年歷史,毛家駿沿用舊有的建築裝潢,逢星期四至日營業,不定休,「就是因為不想打擾這區的居民」,和大家和善地相處。

生活道具,這樣的稱呼很戲劇化,事實上是想把以前生產的日常實用物件,原原本本地帶到現代生活,連帶價錢也一樣親民。古老的窗邊鎖使用簡單,其實可以綴於窗框;上海製的電燈掣,店裏也裝了好幾個。「這都是很好的東西,現在很難找到,其實用起來不老套,可以想想怎樣用於現代的家居。」台南阿姨打的鐵水桶,他也想過「可以在底部鑽孔種花,或是直接用來澆水,都很好用」,和傳統師傅合作創作新產品,是對過去精神的傳承。

網址﹕www.facebook.com/bwgeneralstore

地址﹕台北中山區松江路194巷35號

文 寶兒(http://poyee.me)

圖 寶兒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發表於 2013-2-26 00:21:10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好正的台北食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0: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无甘多什貨賣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0:26:05 | 顯示全部樓層
傳統生活工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1:26:56 | 顯示全部樓層
很有味道的小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1:29:44 | 顯示全部樓層
咩鬼嘢都有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2:05:4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momomo1997 #1 的帖子

好精緻嘅小工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5:24:4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7:36:0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精美嘅雜貨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09:39:42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人每日埋首工作,好難會停低腳步對生活小細節慢慢欣賞玩味,體會生存的意義!
在台北可以搵到呢啲毫不起眼卻又充滿驚艶的小店舖,實在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多謝樓主精采的分享,希望下次踏足台北時,可以一親芳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6 11: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好方便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7 09: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乜都有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2-27 22:34: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一種獨特的感覺,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3-2 16:10:39 | 顯示全部樓層
momomo1997 發表於 2013-2-24 22:51
街知巷聞﹕台北 小巷小店小確幸
(資料來自雅虎及明報。)

以這些小巷小街為例,其實本港都可以照樣做,令多些人去創業,
增加就業嘅機會都幾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2 16:25: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3-3-2 16:26 編輯
hardington 發表於 2013-3-2 16:10
以這些小巷小街為例,其實本港都可以照樣做,令多些人去創業,
增加就業嘅機會都幾好。  ...


香港的鋪租……
不講也罷!

香港只有地產霸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6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