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123|回覆: 34

【二十四孝圖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0-14 03:5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二十四孝圖文】

1.jpg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看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從孝開始。在中國傳統當中,“孝”的這個概念,在教育當中,既是一個始發點和出發點,又是一個永恆的基礎。時代會變遷;知識會更新,但是傳統中國更重視永恆的“孝”,它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遷的,是不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遷的,它應該是作為人都應該掌握和理解的東西。中國文化的基礎就是這個“孝”字!“孝”字上“老”,下“子”,也就是強調血緣關係的延續性。每個人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環節,你今天是小輩,明天就是長輩,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長輩,那麼你怎麼能指望當你變老的時候,你的小輩來孝敬你呢?如果沒有這種孝敬之心,人類的血緣之環,又怎麼能夠一環一環地傳接下去呢?“孝”在今日社會,似乎已是一個“過氣”的詞,人老珠黃般,逗不起眾人的慾望了。我們讀《二十四孝》,感覺那似乎是十分遙遠的故事。其實細細想來,它好像又近在咫尺,離我們並不遠。

   《二十四孝》影響中國社會600多年,古人盛讚的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們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親”可以勉強做到,“負米養親”“親嘗湯藥”“拾葚養親”“行傭供母”“打虎救父”“棄官尋母”等等,也許可以勉強做到。還有一些是我們絕對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動天”“埋兒得金”“懷橘遺親”“哭竹生筍”等等。有些我們咬咬牙也許能做到,但已是沒有必要了,如“嘗糞心憂”“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扇枕溫衾”“聞雷泣墓”“臥冰求鯉”“恣蚊飽血”“親滌溺器”等等。時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古人須做的,我們未必必須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們未必做得到。我們讀《二十四孝》,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並非看重這些形式,要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間還有“孝”之一字!

    為什麼要“孝”?

   古人的解釋也很簡單,“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願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後你要守孝三年。

   中國文化是很“實際”的,現在又正是一個“實際”的社會,我們這社會的“孝心”,也該是很重的罷?我們在幾乎所有方面都講究一個“投資回報率”,可在孝上為什麼不呢?

   人只有回歸自然,釋放本性,才能真正做到孝,也才能做好孝。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佔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週末,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轉載此圖文就是想提醒大家無論順境逆境,開心悲痛,都莫忘了父母之恩。

枝葉繁盛的樹木,紮根於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於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於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係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髮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群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為什麼要“孝”?古人的解釋也很簡單,“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願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後你要守孝三年。

最近一段時間,河北省滄州市育紅小學的孩子們為教學樓走廊里新添的一幅幅圖畫所吸引。原來,學校為了在學生中開展行孝教育,將古代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圖”貼進了校園。對於學校的這種教育方式,廣大學生家長或褒或貶,議論紛紛。(《燕趙都市報》5月10日)  久違的二十四孝圖進入校園,在當下語境中頗有些驚世駭俗的意味。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二十四孝圖無異於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天方夜譚,莫說他們,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描繪出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故事的梗概? 記得在我們上學時第一次聽到“二十四孝”這個詞,好像是在讀魯迅作品的時候。是從文豪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片段轉述”和課文註解中知曉其存在,而不是直接獨立閱讀這些故事的原文。“郭巨埋兒”這類極富衝擊力的字眼從此在我們心中紮根,我們甚至不知道那些故事的具體細節,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二十四孝=罪惡的封建糟粕”這樣一個全等式的定論。合上書本,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們立刻把它扔得遠遠的,生怕沾染上“封建糟粕”的晦氣。 自“五四”以來,直至“文革”的“破四舊”,延續百年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批判和摧毀。舊世界的文明在我們眼中一團漆黑,傳統文化幾乎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國民已不再需要獨立的思考,把持了話語權的新文化運動闖將們已為我們判定了一切。對於一團漆黑的“鐵屋子”,刀劈斧砍徹底砸爛,顯得那麼天經地義和順理成章。 與其說我們在改造文明,不如說我們在逃避文明。我們不敢正視、也不願正視自己祖先創造的文化,我們沒有興趣真正用心去鑑別它的精華與糟粕、它的可愛與罪惡。“那些東西就是糟粕”———我們就是這樣懶惰,以為這樣就能獲得文化的安全感和新生的涅槃。 其實“二十四孝圖進校園”這個細枝末節的問題本身並不重要,學校具體怎樣做才更加穩妥也可以商榷,在這些細節上做淺層的、基礎的技術糾纏頗有些不得要領。要害處在於,它牽引出了一個真正重大的命題:對於我們逃脫不了的文明臍帶,是正視還是逃避?是企圖全面扯斷還是以敬重之心穩妥處理?是蠻橫地以歷史的“定論”繼續敷衍,還是真正給予理性的審視和鑑別?對於我們民族延續至今的文明,對於先人創造的混雜了無數精華與糟粕的文化成果,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態度來面對? 不論傳統文化是怎樣的珠玉與污泥混雜,它注定是我們必須冷靜面對的東西。任何一個民族皆是如此。祖先創造的東西,好的壞的,奪不走,也賴不掉。任何民族都必須立於先人創造的文化根基之上,才真正談得上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文明的“自新”。少數人判定、全民不假思索地毀棄,無異於文明的自虐。 對於自己文明的態度,也是檢驗一個民族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方面。鼓起勇氣,冷靜、理性、坦然地面對傳統文化的一切,從中鑑別、汲取和揚棄,重建這種已經喪失了的文明傳承的理性態度和能力,我們不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是的,和孩子們一起學習。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4 03:57:22 | 顯示全部樓層
2.jpg

3.jpg

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3:59:00 | 顯示全部樓層
5.jpg

6.jpg

7.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01:22 | 顯示全部樓層
8.jpg

9.jpg

1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03:02 | 顯示全部樓層
11.jpg

12.jpg

1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04:34 | 顯示全部樓層
14.jpg

15.jpg

16.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17.jpg

18.jpg

1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4 04: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20.jpg

21.jpg

2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4 04: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23.jpg

24.jpg

2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動天】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二十四孝之十二【臥冰求鯉】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4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henry1328 #10 的帖子

Thanks Ching! I will saved it in my fil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4:43:52 | 顯示全部樓層
孝不單是教育根本亦是維人根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5:38:51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孝感動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6:17:0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8:29:51 | 顯示全部樓層
孝的觀念真係中外文化最大的不同之處,不過現在覺得韓國人比中國人更利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9: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人百行以孝為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9:51:00 | 顯示全部樓層
聽就聽得多, 現即可了解固中內容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09:58:16 | 顯示全部樓層
INITIAL~D 發表於 2013-10-14 03:55
【二十四孝圖文】

看孝經就可以知道聖人對孝道的詮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10:02:5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INITIAL~D #1 的帖子

中華泱泱大國的文化精隨,為人之本~不可不知~~感謝板大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10-14 10:34:26 | 顯示全部樓層
孝字行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6 22: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