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97|回覆: 15

[國際要聞] 加拿大華裔大媽開寶馬領救濟卡系造謠真相荒誕 (轉貼)

  [複製鏈接]
簽到
235
發表於 2014-1-15 10:2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siaoneu 於 2014-1-15 10:20 編輯

連“開寶馬領救濟”的是不是華人,都不能確定

《加拿大曝兩華裔婦女坐寶馬領救濟食物卡》這則新聞,是1月5號開始廣泛在中國傳播開的。

新聞稱,在多倫多,兩名乘坐一輛價值5萬加元的寶馬SUV座駕的華裔女士,一同前往救濟站領禮品卡。消息一出,各門戶網站的熱門留言中,充斥著對兩名“華裔”的指責,如“丟中國人的臉”、“都到國外了,還改不了貪小便宜的心理”。

"加拿大電視台曝光2名華裔婦女坐寶馬領救濟食物" 仔細看這個視頻,坐寶馬到現場的兩位女子出場總共十幾秒,她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答复:“Not exactly. But we were told by our friends that we can get a card. If there is no card,it's OK.”中文大意是:“並非如此,我的朋友告訴我們這裡會派卡,如果沒有,沒關係的。”

這是繼前幾天美國舊金山曝光中國大媽倒賣基督教救濟窮人的食物後,又一條涉及在外華人形象的新聞。與此前那條用“疑是”華人做標題的新聞不同,這則新聞並不含蓄,而是直指大媽的“華裔”的身份。可是,整個視頻中,都沒有說過這兩位坐寶馬的女士是“華裔”,甚至沒有說過她們是“亞裔”,只是我們通過視頻,可以判斷她們大概是亞裔。同時,據人民日報海外記者實地考察,也無法找到這兩人來確定他們是否為華人。這次的“領救濟食物”也和貧富無關 這則新聞的爆點無非有兩個,一個是“華裔”,另一個“寶馬”。暗示的意思很明確:有錢的海外華人,還要摻和到給窮人的救濟食品發放上。

有必要了解一下這件事的背景。據當地華文媒體“加拿大華人網”披露,多倫多在去年12月下旬,遭遇了少見的凍雨災害,全市30多萬家庭斷電,不少家庭甚至在無電狀態下度過“黑色聖誕節”。很多社區中的超市與餐飲店也因無電而停業,給居民生活,尤其是飲食帶來極大困難。 鑑於此,安大略省政府於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的1月2日、3日共三天,向受災民眾發放價值50至100加元的食物禮品卡。公告說:凡是斷電在兩天以上的家庭,每人可領取50加元,每家可領取100加元的食物禮品卡。

因最初對領取人的資格並沒有做出明確限定,所以前往領取的人很多,而每天發放的數量又是有限量的,排在後面的人往往領不到,引發不少人抱怨。因此,負責此項工作的省社區安全廳廳長,才不得不出面呼籲將食物禮品卡讓給那些最需要的人。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10: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a.jpg
兩名亞裔面孔女性從寶馬suv上走下

但是,“最需要的人”的標準,和貧富無關,而是決定於在極端天氣下是否真正需要食物。如果你沒有工作,住的也差,但是你家離市區近,就容易找吃的;你工作穩定,住郊區大房子,大雪封路,你也可能急需食物。這和你是開寶馬奔馳,還是豐田本田,沒有任何關係。 那麼,“華裔大媽開寶馬領救濟”的新聞是怎麼產生的?

加拿大CTV新聞網1月2日以“冰凍災害:禮品卡需求超出供應”(Toronto ice storm: Food replacement gift cards run out again)為題,發了一篇新聞報導。這個報導沒有針對亞裔以及任何族群,採訪的人都是抱怨排了隊但沒有領取到禮品卡,“他們 (這裡指的是政府機構或者超市) 讓我們來,結果來了,排長隊,然後沒有排到,卡就發完了。” 此外,之前的確是公佈讓停電受災的用戶去領取,但是後來發現情況失控,才說給最需要的人。針對這個情況,加拿大當地媒體做了這個新聞報導,意在指責政府準備不足、組織不力。

b.jpg
可能是一個生活在加拿大的華裔所發微博導致了錯誤信息的傳播

就是這樣一個很尋常的報導,為何會和“華人”、“冒領”扯上關係呢?可能是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華人,在當天看到這則新聞後,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把“華裔大媽開寶馬領救濟”這樣的信息寫進了微博裡,兩家媒體轉發了這條微博後,這則新聞就開始廣泛地在中文網絡傳播,可以確定媒體沒有做考證。

c.jpg
在微博傳播中,還出現了“張冠李戴”的情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10:20:02 | 顯示全部樓層
華人海外騙福利確實時有發生,但絕非華人獨有,也非情況最惡劣 華人在領取奶票、食物劵、住房補助等福利方面,均被曝光過存在不誠信行為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聯邦和紐約各級執法部門,於2013年12月20日在紐約曼哈頓、皇后區以及布魯克林三區突擊行動,查封了數家店面、逮捕了超過20人,其中有16名華人被起訴涉嫌奶票欺詐。

在紐約州,奶票福利為每三個月領取一次,一歲以下的嬰兒,每三個月可以領到300到400元的奶票補貼,一歲到五歲期間的兒童,每三個月可以領到150元左右的奶票補貼。於是,華人社區街頭就出現商家店面掛著“接受奶票”的標識,不少商家在收取奶票的時候,兌換給顧客現金而不是奶粉或指定用品,商戶從中可以賺20%到25%的差價。

d.jpg
疑似華人倒賣基督教救濟窮人的食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10: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類似這樣曝光華人鑽福利空子的例子還有一些,如冒領住房補貼、醫療救助金等,甚至還有疑似華人倒賣基督教救濟窮人的食物,美國舊金山一家電視台,拍攝到一批疑似華人在美國教堂排隊,領取免費食物,他們領取食物後即刻當街拆開,把貴重些的食物藏進行李箱,把不值錢的罐頭直接扔進街道上的垃圾桶,再去排隊領取食物然後拿去賣。

但這種行為絕非華人獨有,也不是華人最惡劣 實際上,歐美媒體也經常報導各種福利被濫用,救濟被騙取的案例,這可絕不是只有華裔才會牽扯其中。

據《紐約時報》今年1月報導,紐約市80名退休警察和消防員,在這個星期二被指控假冒殘疾騙取社會救濟,成為美國最大的同類欺詐案。報導說,幾十名被告簡直是“光天化日之下偷盜”:起訴書表明,一些人聲稱因為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每年冒領3萬至5萬美元,原因是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中精神受傷害,出現創傷後焦慮症和憂鬱症。

但法庭文件表明,他們的臉書(Facebook)講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他們並沒有精神疾病,反而能愉快地享受生活。被指控者包括72名退休警察和8名消防員,他們當中數十人星期二早上被捕,被控二級嚴重盜竊和二級企圖嚴重盜竊罪。

實際上,美國的媒體,更喜歡報導墨裔和非裔騙取福利的案例,比如《華爾街日報》在12年報導“最近一項關於食品券使用的研究結果顯示,90%的黑人在20歲之前都是用食品券”,認為“這個比例不公平,其中必然存在著冒領”。

如果案例還不能說明問題,英國有更具說服力的統計數據。2013年4月,英國開始發起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根據英國就業和養老部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年有10.2萬來自非洲國家的人和13.2萬來自亞洲及中東的人領取救濟金;而包括東歐國家在內的歐洲人,領取英國救濟金的人數最多,近13.9萬。

在2012年,英國就有8600宗針對福利和稅收補貼而被指控的案例,在2013年前五個月,有類似案例4千多宗,其中89.7%的案例都罪名成立。根據英國2001-2011年因福利欺詐被判刑的人數,英國警方認為來自波蘭的人群是最值得警惕的,第二、三危險的是來自越南和阿爾巴尼亞,中國排在第六。

e.jpg
英國2001-2011年福利欺詐被判刑人數,這裡最危險的國家前三名都沒有中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10:20:04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何網絡上如此群情激昂?

如潮罵聲並非指向這倆“華人”,也非針對海外華人,可能是痛恨身邊的“福利倒掛” 在怒恨的人群中,很多人是因為“寶馬”和“冒領”這兩個矛盾形象而憤怒的。

專欄作者曾穎認為“與其說網友是在罵那兩個女人,還不如說是在罵由此展開的無限聯想。”正如美國心理學家G·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合著的《謠言心理學》所言,謠言其實是一種完全的主觀情感狀態的投射。有些人相信謠言是因為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憤怒,有些人則是逃避自己的內疚感,還有人是抱著恐懼之心……所以,這條新聞,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只是一個情緒宣洩口而已。

表面上看,網民罵的是這兩個“華人”婦女,或者說罵的是海外華人在富裕的條件下,還去騙福利、救濟。但仔細一想,這種怒氣從何而來呢?

加拿大中文網一位網友,說的倒是挺有道理:我能理解中國網民的心情,我不認為他們真的怒在海外,而是嫉恨當下。這可能是網友情緒激動的原因之一。 “開著寶馬吃低保”、“坐著奔馳買經適房”,這是中國典型的福利倒掛現象。學者秦暉認為,我國的“福利”和特權掛鉤,覆蓋面從最強者開始,他把這種情況叫做“負福利”,一切的改革,就是要使中國走出負福利狀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11: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这种辟谣的主题在中国是没有点击率保证的,只有谣言才有点击率的保证,而且其中一定要有关键词,如:华人,官,富,弱势群体(穷人,小贩,农民工等等),日本,美国,最后就是钱。
凡是与这些关键词挂钩的谣言/假新闻等都能够保证超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再加上毫无理性的喷骂回复和讨论,媒体的收入自然就能得到保证,因为他们保证了广告的曝光率和刷新率。

这到底是媒体的错还是百姓的无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11: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指責有的華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11:46:48 | 顯示全部樓層
只有愈描愈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14:05:44 | 顯示全部樓層
但華人在任何國家的型像都係比較差!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15:24:33 | 顯示全部樓層
各位Ching, 今次雪暴, 小弟所受影響不大, 但加拿大媒體對這件事的報導, 令人感到無奈. 不安.
"因最初對領取人的資格並沒有做出明確限定,所以前往領取的人很多,而每天發放的數量又是有限量的,排在後面的人往往領不到,引發不少人抱怨。因此,負責此項工作的省社區安全廳廳長,才不得不出面呼籲將食物禮品卡讓給那些最需要的人"。這就是加拿大政府上上下下一塌胡塗的处事方式. 和香港的政棍不相上下 ! 小弟冇社會地位, 一窮二白, 這些所謂救濟食物卡, 祇是做出給市民看, 50元, 100元, 對必需的起不了作用, 救濟食物卡總支出金額才是50萬加元, 全市30多萬家庭受斷電影響. 這些令人反感, 除褲放屁的官僚作風, 認真失敗. 我唔認為那兩位女仕或任何人仕有錯, 要負錯的責任是政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21:54:52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付費報章同免費報章,智能手機鬥到白熱化,更何況是外國付費報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5 23:05:58 | 顯示全部樓層
siaoneu 發表於 2014-1-15 10:20
連“開寶馬領救濟”的是不是華人,都不能確定

《加拿大曝兩華裔婦女坐寶馬領救濟食物卡》這則新聞,是1月 ...

屬實, 就真係耻辱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6 11:31:49 | 顯示全部樓層
In a civilized society, the common believed value is for those who are able to look after those who are in crises, so there is nothing wrong about social safety net, well fare, donation gifts and NGOs such as the Food Bank etc.
But we shall all despise those who abuse this value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system, no matter what race they belongs t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7 04:26: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莊子仁 於 2014-1-17 04:29 編輯

回復 siaoneu #2 的帖子

因冰暴停電而致雪櫃不運作 ,
食物坏 , 當局 泒50 元 食物券 ,
我倆已退休老人不去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8 13:59: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時真係不能盡信,但求夠爆,炒作是常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20 00: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但求賣紙,吹水吹到無中生有都時有發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1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