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707|回覆: 124

[魚] 「轉載」蝠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6-1 23: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6-1 23:45 編輯

蝠鱝(fèn)體型龐大、模樣奇怪,身材扁平,像塊煎餅,拖著一條長而尖的尾巴,緩緩揮舞著“翅膀”遨遊在海水中。這就是有“魔鬼魚”之稱的蝠鱝(manta)。


blk-mantas.jpg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蝠鱝之所以被人們喊作魔鬼魚,是因為它的古怪長相,此外它時常會躍出海面,行為相當詭異。





article-1298362-0A995D7B000005DC-210_634x41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17:04 | 顯示全部樓層
形態特征

身體平扁,寬大於長,可達6米,體重約3000千克。體盤菱形,一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胸鰭長大肥厚如翼狀,頭前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尾細長如鞭,具一小型背鰭,一些種類的尾上具一個或更多的毒刺;口寬大,前位或下位;牙細而多,近鋪石狀排列;上、下頜具牙帶,或上頜無牙;鼻孔恰位於口前兩側,出水孔開口於口隅;噴水孔較小,三角形,位於眼後,距眼有一相當距離;鰓孔寬大;腰帶深弧形,正中延長尖突。卵胎生。化石見於第三紀至近代。



Manta_alfredi_Kane1_annotated_650.jpg


Manta_birostris_Kane_underside_65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生存現狀


蝠鱝是一種生活在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的軟骨魚類,被當地人稱為“水下魔鬼”。它的身體略呈菱形。盡管蝠鱝有一張50厘米寬的大嘴,可蝠鱝卻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它們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 礁附近巡遊覓食。它緩慢地扇動著大翼在海中悠閑遊動,並用 前鰭和肉角把浮遊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撥進它寬大的嘴裏。當遊水時,頭鰭從下向外卷成角狀,向著前方;有時成群遊水,雌雄常偕行。


6a00d8341bf67c53ef017d3ce6bb5a970c-800wi.jpg


giant.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eers123 於 2014-6-1 23:21 編輯

主要食浮遊甲殼動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魚類。鰓耙多少角質化,呈一系列羽狀篩板,起濾水留食作用。在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起,可以自由轉動,蝠鱝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並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由於它的肌力大,所以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

manta-ray_2_313201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英語中,被錯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蝠鱝遊水時,扇動著三角形胸鰭,拖著一條硬而細長的尾巴,象在水中飛翔一樣。蝠鱝成魚的體長可達7米,體重有5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種旋轉狀的跳躍。隨著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蝠鱝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鱝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鬥,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裏,非常壯觀。

article-1298362-0A995874000005DC-127_634x42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23:47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活習性

蝠鱝的習性十分怪異。它性情活潑,常常搞些惡作劇。有時它故意潛遊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體翼敲打著船底,發出“呼呼,啪啪”的響聲,使船上的人驚恐不安;有時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把小鐵錨拔起來,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這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


2011-07-01 at 20-54-31 - Version 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2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它沒有攻擊性,但是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的力量足以擊毀小船。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一旦它發起怒來,隻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

manta.jpg

蝠鱝在南海整年可見到,每年6~7月洄遊至福建、浙江沿海,於8~9月去黃海。10~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3月沿原來路線洄遊南返。


Manta_Ray_1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28:16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29:27 | 顯示全部樓層
繁殖保護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間是蝠鱝的繁殖季節。此時熱帶海域的水溫在26-29攝氏度間,蝠鱝開始成群出現在淺海區, 通常是幾隻體型較小的雄性一起尾隨在體型稍大的雌性身後,遊速比平時略快。經過20-30分鐘的追逐後,雌蝠鱝逐漸放慢速度,雄蝠鱝則遊到愛人身下,並用胸鰭“愛撫”其身體。完成短暫的交尾後,雄性則揚長而去,接下來第二個追求者會重演以上的過程。不過,雌蝠鱝最多隻接受兩個“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體內發育並孵化出仔魚,大約13個月後,小蝠鱝會直接從母體中產出,不久就能自由遊動,獨闖天下瞭。小蝠鱝5歲時達到性成熟,適齡者便可延續自己的基因:它們的壽命約為20年。



05-manta-71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0: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於棲息范圍廣闊,難於開展統計和調查工作,蝠鱝的野生數量一直不為人知。蝠鱝繁殖率很低,生長緩慢,而過渡捕撈、棲息環境的污染會對其種群造成危害。為瞭保護蝠鱝,一些產區出臺瞭禁捕等措施。但願人類能早日消除對這種“溫柔怪魚”的誤解,海面上能更多地出現它們騰空飛躍的矯健身姿。


bigstock-Manta-flying-thru-water-598579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2:50 | 顯示全部樓層
種類分佈


蝠鱝的英文名稱“manta”源於西班牙語,意為毯子,看看它的體型就知道瞭。又因其在海中優雅飄逸的遊姿與夜空中飛行的蝙蝠相仿,故得此中文名:蝠鱝。第一次見到蝠鱝的人總會因它“異形”般的外表而不知所措,它很難令人將其與正統的魚類聯想到一起。其實,這種古老的魚類早在中生代侏羅紀時便出現在海洋中瞭。1億多年間,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從分類學上來說,蝠鱝和鯊魚的親緣關系最近,同屬軟骨魚綱,單屬鱝形目蝠鱝科,現存3屬13種,遍佈於南北緯35度之間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在中國東部和南部海域能見到4種:雙吻前口蝠鱝、日本蝠鱝、臺灣蝠鱝和無刺蝠鱝。


m73schmahl.jpg


Manta Ray.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4:26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活捕食

蝠鱝主要棲居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海區域,較少停留或棲息在海底,從離海岸較近的表水層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蝠鱝平時性格安靜而沉穩,喜歡獨自在大海中暢遊,過著四海為傢的流浪生活。而且它們沒有任何領地行為和攻擊性,從不攻擊其他海洋動物,兩隻蝠鱝相遇時也會若無其事,在遇到潛水者時,常會羞澀地離開,不過,有些好奇心強的個體會受到氧氣瓶呼出的氣泡吸引而迎上前來,並喜歡被人類撫摸軀體——這和“魔鬼魚”的惡名簡直判若兩人。蝠鱝體型雖大,但卻以浮遊生物、甲殼動物和小魚為食。它們是走到哪裏吃到哪裏的機會主義者,發現食物豐盛的區域後便呈直線般地來回遊動,將食物集中在相對窄小的區域,頭部那對可以轉動的頭鰭在捕食時的作用大過牙齒,可以將大量的浮遊生物順勢納到大嘴中。


Manta-976d-28th-June-2008.jpg


Manta_birostris-Thailand.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5:39 | 顯示全部樓層
據專傢介紹,蝠鱝在海洋中已有1億年歷史,為原始魚類的代表,雖然它們都是大傢夥,但它們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且性情溫和。雖然,它們沒有攻擊性,但是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的力量足以擊毀小船。蝠鱝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實它是很溫和的,僅以甲殼動物或成群的小魚小蝦為食。在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蝠鱝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並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由於它的肌力大,所以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蝠鱝喜歡成群遊水,有時潛棲海底,有時雌雄成雙成對升至海面。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鬥,能躍出水面,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裏,非常壯觀。

manta-ray-leaping-out.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6:28 | 顯示全部樓層
giant-manta-ray-breaching-unusual-colour-form.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7:17 | 顯示全部樓層
mantaray_1024.jpg


Manta-ray_Fabrice-Jaine.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9: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小的蝠鱝體長不超過60厘米,而最大的則可超過7米。如大西洋毯魟。大西洋毯魟也叫巨蝠鱝,它們體力強大,連兇猛的鯊魚也不敢對它怎麼樣。蝠鱝也稱毯魟,英文的意思是魔鬼魟。一是人們覺得它們的頭部太怪,二是人們傳說它們會吃人。其實這是冤枉瞭它們的。

historical-photos-pt10-great-manta-captured-capt-a-l-kahn-193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39:58 | 顯示全部樓層
經濟價值

肉可食、肝可制油,內臟和骨骼可制魚粉。


mantaray_fgbnms_noaa.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40:37 | 顯示全部樓層
manta-ray-photo.jpg


Manta-Rays-are-back-at-Hin-Daeng-and-Hin-Muang.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6-1 23:4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生存威脅

蝠鱝受到了一些人為的威脅。蝠鱝必須不斷游動扇動它們的腮以收集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蝠鱝不能向後遊,因為其突出的頭鰭,它們很容易被魚線、漁網等纏住,這容易使它們因為無法游動而窒息。


蝠鱝往往會嘗試自己翻筋斗,而導致進一步被漁網糾纏。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傷害,如頭鰭的損失和損壞胸鰭。同樣,蝠鱝往往糾纏在沿海和遠洋漁業中使用的刺網中,並經常導致窒息死亡。


另外,亞洲地區部分居民有將蝠鱝腮作為藥用的習慣,他們認為蝠鱝的鰓耙(硬骨魚類每1個鰓弓的內緣生有兩排並列的骨質突起,稱為鰓耙。)擁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因此蝠鱝市價很高,這也是它被漁民大量捕殺的原因。但是截止目前,並沒有醫學研究證明蝠鱝腮是否有藥用價值。


Raie-manta-traffic.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3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