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621|回覆: 51

[相機 / 配件推介] [轉載] : 五款防水相機的綜合實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8-8 15: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轉載] : 五款防水相機的綜合實戰!

1.jpg
沒錯!每年夏天相機版的防水相機特別企劃又來了,雖然消費型數位相機的市場不斷萎縮中,但防水相機所遭受到的衝擊則不如想像中的大,畢竟智慧型手機的防水等級與真正的防水相機仍有段差距,且具備水下作業能力的智慧型手機選擇也有限,所以每到適合玩水的炎夏季節時,防水相機的買氣自然也不在話下。經過那麼多年的進化,防水相機的功能早就不單單只是用來拍攝水上活動,舉凡登山、潛水、甚至是單車玩家都是現今防水相機廠商的目標客群,因為這類相機的耐用度一流,水下作業能力至少十米起跳、抗摔高度少說也有1.5公尺、另外皆有-10度c的防寒能力,在低溫環境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也因為如此深受戶外玩家的喜愛。
2.jpg

小編這次也找來了五家主流相機品牌所推出的防水新機,分別是Canon D30、Fujifilm XP70、Nikon AW120、Olympus TG-3、以及Ricoh WG-4,以往各位熟悉的Panasonic與Sony則在今年缺陣,前者可能會像Canon一樣兩年才更新產品,至於Sony看來是放棄過去的TX-30系列,畢竟Xperia系列均具備防水能力,且從Z1開始感光元件尺寸已經來到1/2.3吋,產品的重疊性太高所以原廠還是把資源投注在手機部門以及Action Camera身上比較還有搞頭!言歸正傳,今年防水相機特企的內容不僅有水上人像的測試,同時也有水下生態與人物的實拍唷!而且由「小茉莉」擔任女主角,相信各位都迫不及待要滾動滑鼠了吧!就讓我們先從五台防水相機的外觀及功能介紹看起,但在進入本文以前,可以先欣賞這次的小惡魔福利社影片。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防水相機特企-小茉莉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6:54 | 顯示全部樓層
☆ 五台防水相機主要規格比較及介紹


4.jpg

看過小編製作的規格表,應該更能快速瞭解心中屬意的防水相機有哪些優勢。


★ Canon PowerShot D30

5.jpg

Canon Powershot系列的防水相機從2009年第一台D10推出至今,也僅做過兩次改款,分別是2012推出的D20與今年新款的D30,這三代防水相機的外型都略有不同,D30可說是最秀氣的一款,而在顏色的選擇上也僅有藍色,從這裡可以感覺到Canon對防水相機市場不怎麼樂觀,否則不會只推出單一色系讓消費者選擇,畢竟它還是一款消費型數位相機。機身以塑膠外殼製成,體積為109.4 x 68.0 x 27.5(mm)亦屬於口袋機,單機身的重量為194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則來到218公克。
6.jpg

機身正面設有橡膠止滑塊,也是首次加入的設計(...終於),可以提升單手握持或操作時的穩定性,尤其是在水下使用時,更能深刻體會到這設計的重要性。D30搭載1/2.3吋的背照式感光元件,有效畫素維持在1210萬,焦段涵蓋28-140mm,支援自家的IS光學防手震,最大光圈F3.9(W)-4.8(T);可錄製1920x1080 30p的高畫質影片,錄影期間支援5倍的光學變焦。
7.jpg

電源開關、快門鍵、獨立錄影鍵均設在機頂,快門鍵的按壓面積較一般DC來的大,因此更利於水下操作。

8.jpg

液晶螢幕的解析度為三吋46萬點,在水下作業時就算亮度調到最高其辨識度還是有限,所以D30設有「日光LCD」選項,讓螢幕的亮度更上層樓,拍完當下也能清楚檢視結果。螢幕旁的止滑握柄升級為「橡膠」止滑性也跟著進步;五向鍵的中央鍵刻意做「凸起」的設計,水下作業時進行各項參數的調整也更有效率,因為操作時不容易失誤。
9.jpg

相機繩設計在機身的右側,同時可以看到一具氣密蓋。D30的防水能力為25公尺、耐衝擊能力提升到2.0公尺、-10度C的氣溫下依然可以順利作業,另外支援IP6X的防塵能力。
10.jpg

氣密蓋內緣設有防水橡膠塊,裡面設有Mini USB、HDMI插槽、AC交流電的插槽(適合長時間作業)。
11.jpg

機底的腳架孔為塑膠製,同時可以看到產地為日本製造。

12.jpg

電池底部的氣密蓋內緣備有防水橡膠塊,藉此避免水分侵入,由此可以得知D30設有兩具氣密蓋。


★ FUJIFILM FINEPIX XP70

13.jpg

富士的防水相機過去以來都以高C/P值著稱,全新的XP70當然也不例外,總代理恆昶共引進了藍、橘、黃三色讓消費者選擇,外型跟前幾代相比差異並不大,體積104.1 x 66.5 x 25.9(mm),淨重為162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的重量為179公克。水下作業深度為10公尺,在這五台防水相機中墊底,可承受1.5公尺落下的耐衝擊力,兼備負十度C的耐寒作業與基本的IP6X防塵能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6:55 | 顯示全部樓層

14.jpg

搭載1/2.3吋的CMOS感光元件,有效畫素來到1640萬,焦段範圍28-140mm,最大光圈f/3.9(W)-4.9(T),感光元件及鏡頭組可說是承襲自XP60;錄影能力方面支援到1920x1080 30fps,機身具備CMOS防手震,且錄影期間可進行光學變焦。握把處同樣設有凹槽,以右手握持時中指外側可以順勢扣在凹槽上,但整體而言過小的機身,對男性使用者來說還是有影響。
15.jpg

快門鍵、開機鍵、獨立錄影鍵均設計在機頂,另外快門鍵的面積夠大且新增止滑紋路在表面,半快門與全快門的手感明確,在水中拍攝時很順手。
16.jpg

過去被嫌棄的23萬點液晶螢幕總算做了改進,XP70的螢幕規格為2.7吋46萬點,算是有跟上防水相機的水準了。獨立連拍鍵設在按鍵區的左下方,按下後可以快速啟動每秒十張的連拍功能,而這也是五台防水相機中唯一設有此獨立鍵的機種,在水下拍攝魚群或生態時非常的好用,可以避免錯過精彩畫面;在播放模式下按下該鍵則會啟用Wi-Fi功能,方便快速與行動裝置連線進行檔案傳輸的動作。
17.jpg

機身唯一的氣密蓋設在機身右側,採取中央下壓再逆時針解鎖的方式我個人覺得還滿直覺的,重點是不容易誤觸,等同有兩道的防護措施。
18.jpg

開蓋後可以看到內部的防水膠條,傳輸埠、儲存媒體槽、電池槽均設在這裡。

19.jpg

機身左側一覽。

20.jpg

XP70的產地同樣來自中國,底部的螺牙孔同樣是塑膠材質。


★ Nikon Coolpix AW120

21.jpg

一年的時間過去,Nikon準時的推出了新一代防水相機AW120,迷彩風依舊它們家的特色之一,將來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推出沙漠迷彩呢?個人還滿期待的說!體積為110.1 x 66.0 x 25.8(mm),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是213公克,。AW120依然採用有效畫素1605萬的1/2.3吋背照式感光元件,焦段涵蓋24~120mm,搭載了5軸混合VR減震功能;另外廣角端的最大光圈也有f/2.8可用,比過去的f/3.9要進步不少,光學結構採10群12枚的設計,內含2枚ED低色散鏡片。
22.jpg

就握感來說AW120的確是不怎麼樣,因為機身正面過於平滑,沒有任何可供輔助的凹槽或是握柄。耐候能力維持在水下18公尺(僅次於Canon D30)、具備2.0公尺的耐衝擊、可在低溫負十度C的環境下作業且擁有IP6X防塵等級。
23.jpg

AW120的機頂設計與前代最大的不同就在於,AW120加入高密度凹槽,藉此提升握持的手感;快門鍵的面積不僅大,而且表面還做了止滑處理,增加在海中操作的穩定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6: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watcher 於 2014-8-8 13:24 編輯


24.jpg

機背搭載的螢幕為OLED,三吋92.1萬點,可視角度與亮度都有不錯的表現,在水下俯拍魚群時,還是能清楚的辨識螢幕中的畫面,規格為五款防水相機之最。
25.jpg

AW120氣密蓋的結構與XP70一樣,利用單顆旋按鈕便可以快速開關艙蓋,操作起來心底也格外踏實。

26.jpg

氣密蓋打開後可以看到防水橡膠,這裡是電池與記憶卡的插槽,另外還設有兩具傳輸埠。

27.jpg

AW120的機身左側同樣設有兩顆實體鍵,右鍵代表的是地圖動作、左鍵則是啟用動作控制的按鍵。

28.jpg

底部的腳架螺孔亦為塑膠材質,產地為印尼而不是常見的泰國。


★ OLYMPUS Tough TG-3

29.jpg

夏推出的第三代TG系列依舊是來勢洶洶,雖然屬於小改款,但在規格方面還是有十足的吸引力,採用1/2.3吋的背照式感光元件,有效畫素達1600萬,亦可錄製1920 x 1080 30fps的高畫質影片;鏡頭組沿用前代的設計,焦段範圍涵蓋25-100mm(支援DUAL IS雙重防手震)廣角端的最大光圈來到f/2.0且支援光圈先決模式,也因為這大光圈的優勢讓TG1、TG2都累積了不少人氣。OLYMPUS從TG-1開始即採用金屬機身,也是這五款防水相機中唯一使用金屬外殼的機種,雖然會影響重量,但握起來卻也格外紮實;機身尺寸111.5 x 65.9 x 31.2(mm),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為247公克。
30.jpg

TG-3的握柄面積比過去更大一些,同時對握感也有幫助。可承受高度兩公尺向下墜落的撞擊。水下作業深度可達15公尺,可承受高度2.1公尺向下墜落的撞擊,防塵等級為IP6X、低溫作業能力為負十度C。
31.jpg

GPS與Wi-Fi晶片均設在機頂,電源鍵表面增加止滑紋路來提升手感,快門鍵的面積一樣大,變焦撥桿則是由機背移至機頂,也因為這樣機背的橡膠止滑塊面積才會變大。
32.jpg

機背的液晶螢幕退步為三吋46萬點TFT LCD,TG-3也是這五款防水相機中唯一具備「曝光模式轉盤」的機種,因為TG-3在廣角端有f/2.0大光圈的優勢,所以提供A光圈先決的曝光模式,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控制光圈的大小。
33.jpg

機身右側設有粗獷的金屬腕帶孔,原廠也會附贈一條尼龍材質的手腕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6:57 | 顯示全部樓層

34.jpg

設於機身左側的氣密蓋,有兩道安全鎖可以避免誤觸的情形發生。

35.jpg

氣密蓋的內側亦有防水膠條,這裡分別是充電孔與Micro HDMI的輸出埠。

36.jpg

機底的氣密蓋同樣有兩道防線,雖然是金屬機身但為了避免生鏽,腳架孔還是維持塑膠材質,另外TG-3的產地為中國。
37.jpg

防水膠條同樣設在氣密蓋的內側,而這裡是用來放置記憶卡與電池的地方。


★ RICOH WG-4 GPS

38.jpg

WG-4 GPS就跟型號上描述的一樣,具備經緯度的記錄能力,同時也可以儲存移動軌跡。耐候能力方面可於水下14公尺深的環境作業、另外還具備2.0公尺防摔、零下負十度C抗寒、IP6X的防塵能力。從外型來看WG-4跟WG-3長的還真像,只不過品牌名稱已經Penatx改為Ricoh,搭載1/2.3吋的背照式感光元件,有效畫素來到1600萬,鏡頭等效焦長涵蓋25-100mm,廣角與望遠端的最大光圈值同TG-3來到f/2.0(W)-4.9(T),這也是延續前代WG-3的規格,同時也擁有1920x1080 30fps的錄影能力。WG-4 GPS體積為125 x 64.5 x 32(mm)與WG-3 GPS完全相同,重量為236公克(含記憶卡與電池)。
39.jpg

機身正面的子螢幕在一般狀態下可顯示當下時間,測量功能開啟後可以顯示當前高度或是大氣壓力,就算在關機狀態下也可以顯示相關資訊,只要全快門按壓快門鍵就可以點亮背景燈,在能見度不佳的高山或水下環境也可以清楚辨識。雖然WG-4在機身正面右側的位置也做了類似止滑的設計,但效果卻不怎麼樣,碰到水的時候會顯得更滑...只能用無言來形容。
40.jpg

機頂設有電源鍵與快門鍵,可惜的是快門鍵按壓面積過小,在水下較不好施力,比較難掌握半快門與全快門的手感。
41.jpg

機背那三吋46萬點的液晶螢幕,採用16:9的長寬比,只對錄影有優化作用,在拍攝靜態照片時畫面兩旁全都是黑邊,等於是用2.5吋的螢幕來取景,機背其它按鍵的配置均維持上一代的設計。
42.jpg

機身左側與TG-3同樣有設有大型的金屬腕帶孔。

43.jpg

記憶卡/電池的艙蓋同樣設在機底,且有兩道安全鎖來確認這道閘門,從標籤上我們可以得知WG-4 GPS的產地來自印尼,腳架孔亦為塑膠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44.jpg

機身唯一的一道氣密蓋,同樣有兩道安全鎖,內側亦有防水膠條避免水分及灰塵入侵,這裡的空間用來存放電池與記憶卡,並設有AV OUT與USB傳輸埠。

☆ ﹝小茉莉 x 人像實戰﹞

45.jpg

今年擔任防水相機特企女主角的正是前陣子推出寫真集且曾經到小惡魔總部拜訪的「小茉莉」,平時就有在接觸衝浪及浮潛活動的小茉莉,一聽到防水相機特企的拍攝內容就興奮不已,因為可以到海中跟魚兒玩耍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啊!這次與小茉莉合作的拍攝內容包括了室內、戶外、以及水下的浮潛實拍,與過去幾年相比也總算有了突破。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七月初第一次拍攝時發生午後雷陣雨,導致下半天的拍攝幾乎泡湯...直到八月初重新敲定場地及時間才完成剩下的拍攝內容,也因為如此文章才會被迫延到今天才見刊,各位爸爸們就當作父親節獻禮吧!

★ Part 1 / 室內人像

補拍這天在前往北海岸的路上時,仰望天空只見那烏雲越積越厚,傾盆大雨似乎已是定數,但沒想到經過聖約翰大學沒多久居然就開始轉晴,偶的欸(...我的胃)總算可以停止絞痛了!而為了避開頂光的作業時間,我們先整理好髮妝再出發至目的地,約下午兩點多正式開拍,首先小編選定室內的場景來拍攝,主要光線從畫面的右方而來,相機的曝光模式接設為「自動」,可以發現除了X70顯得有些過曝之外,其餘四台的自動曝光都挺聰明的,D30的發色與其它四台相比明顯偏暖調,其中WG-4給我的改變最大,不論試測光的聰明程度或膚色的表現都明顯與過去有所不同。TG-3與WG-4在廣角端雖然都有光圈f/2.0的優勢,不過在感光元件尺寸與對焦對焦受限的情況下,其實只能有效的提高安全快門或是降低感光度,並無淺景深的優勢。
46.jpg

▲【Canon D30】自動模式、f/3.9、1/40s、ISO 200、28mm。

47.jpg

▲【Fujifilm XP70】自動模式、f/3.9、1/30s、ISO 200、28mm。

48.jpg

▲【Nikon AW120】自動模式、f/2.8、1/60s、ISO 125、24mm。

49.jpg

▲【Olympus TG-3】自動模式、f/2、1/60s、ISO 100、25mm。

50.jpg

▲【Ricoh WG-4 GPS】自動模式、f/2、1/80s、ISO 125、25mm。


★ Part 2 / 室內人像 + 美食

接著我們移動到冷房的室內空間準備充飢,然而這色彩如此鮮豔的蔬果沙拉正好也是測試相機發色的好題材,不過還是得要由小茉莉來示範看起來才會更可口啊XD!這時的光線同樣是從畫面右方而來,所以我會盡可能的請小茉莉將臉朝向她的左方,讓臉部受光盡可能的均勻,藉此減少高反差的情形出現,畢竟拍攝過程都是以自然光為主並未使用反光板。

我們可以先從晚中的蔬果沙拉來看,各位覺得哪張照片看起來的顏色最可口呢?小編覺得這時D30是完勝其它相機的,因為暖色調的詮釋下食物自然看起來會比較可口,這也是為什麼日光燈下所拍攝的食物照片總是不夠誘人,除非你有自訂白平衡,XP70對於窗外灑入的日光似乎有點修正過頭,有輕微偏藍的情形出現,AW120的發色則是跟WG-4較為接近,暖調偏洋紅但又不會過頭,詮釋人像和美食可說是恰到好處,至於TG-3在這裡的膚色表現應該會是女生想要的,因為白裡透紅看起來粉嫩粉嫩的。
51.jpg

▲【Canon D30】自動模式、f/3.9、1/30s、ISO 320、28mm。

52.jpg

▲【Fujifilm XP70】自動模式、f/3.9、1/26s、ISO 200、28mm。

53.jpg

▲【Nikon AW120】自動模式、f/2.8、1/30s、ISO 125、24m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6:59 | 顯示全部樓層

54.jpg

▲【Olympus TG-3】自動模式、f/2、1/60s、ISO 160、25mm。

55.jpg

▲【Ricoh WG-4 GPS】自動模式、f/2、1/50s、ISO 125、25mm。


★ Part 3 / 室內人像 + 鎢絲燈光源

鎢絲燈光源雖然可以成功營造溫暖的氛圍,但透過相機記錄下來的畫面通常會不如預期,因為每台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判斷方式不盡相同,所以小編就請小茉莉坐在鎢絲燈光源的環境下,來試試這五台防水相機在這類環境下的表現究竟是如何?!除了帶去海邊、水下拍攝以外,跟三五好友聚會時是否也能派上用場。過去在我心中自動白平衡有著極高評價的Canon,沒想到立刻敗陣下來,D30色彩調性本身就偏暖色的它似乎遇到罩門了,那就是鎢絲燈光源...XP70雖然也有點偏黃,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AW120與TG-3算是五台中表現最正常的,而WG-4的顏色看起來則是有點詭異,過去自動白平衡亂飄的情形似乎又跑出來了。可以再留意一下TG-3與WG-4的拍攝參數,在這光線較微弱的環境下,f/2大光圈的優勢就出現了,不是提高了快門速度就是降低感光度來避免雜訊,反覆檢視這五張拍攝成果,最後可以發現TG-3的自動白平衡校正真的很強,最接近當時肉眼所見的情況。
56.jpg

▲【Canon D30】自動模式、f/3.9、1/20s、ISO 800、28mm。

57.jpg

▲【Fujifilm XP70】自動模式、f/3.9、1/14s、ISO 400、28mm。

58.jpg

▲【Nikon AW120】自動模式、f/2.8、1/20s、ISO 400、24mm。

59.jpg

▲【Olympus TG-3】自動模式、f/2、1/30s、ISO 250、25mm。

60.jpg

▲【Ricoh WG-4 GPS】自動模式、f/2、1/45s、ISO 500、25mm。


★ Part 4 / 戶外人像(陰天) + 自拍

這組是七月初拍攝的內容,就是因為午後下暴雨所以只好躲在半室外的空間拍攝,而當時色溫約7,000K 左右,我請小茉莉使用這五台相機進行自拍,選這時候自拍有兩個好處,一是女生自拍時都習慣將相機高舉採仰姿來拍攝,當然這時候臉上被照射到的光線也最為均勻,另一個好處是這樣我才有時間開壇作法祈求雨停(...開玩笑)。

首先要誇獎一下小茉莉的自拍功力超強隨便拍都超優的,若妳也是愛自拍的美眉那也別錯過以下的實拍表現。D30的自動白平衡擊敗了不討喜的陰天光,讓膚色顯得有生氣,XP70和AW120在這裡拍出來照片會讓我知道現場的天氣一定很糟,非常忠實的呈現出來,沒有跟別台相機比較的話還真是不會有感覺;意外的是WG-4的表現居然與TG-3如此接近,膚色偏紅潤完全猜不出外頭的天氣,這時的自動白平衡表現真不錯。最後補充一下,這五台相機當下都是使用自動模式,所以皆有人臉自動辨識的功能,好處就是自拍時只要用將焦段設在廣角端,命中率都在九成以上,至少我在檢視所有自拍照時,都未發現到失焦的情形。
61.jpg

▲【Canon D30】自動模式、f/3.9、1/30s、ISO 400、28mm。

62.jpg

▲【Fujifilm XP70】自動模式、f/3.9、1/40s、ISO 400、28mm。

63.jpg

▲【Nikon AW120】自動模式、f/2.8、1/60s、ISO 400、24m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0 | 顯示全部樓層

64.jpg

▲【Olympus TG-3】自動模式、f/2、1/60s、ISO 160、25mm。

65.jpg

▲【Ricoh WG-4 GPS】自動模式、f/2、1/45s、ISO 160、25mm。


★ Part 5 / 戶外人像(逆光) + 內閃補光

防水相機出外景的機率畢竟還是偏高,拍照難免會遇到逆光的情況,這時若不開內閃補光的話,不是人臉過曝就是背景的細節消失,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內建閃燈來補光,而這五台相機之中有某幾台在自動模式下不支援強制內閃補光,所以只好全部設為P模式才有辦法強制啟動內閃補光。這時約下午四點多太陽角度也漸漸變低,拍攝當下的光線是從小茉莉的左後方而來,這次內閃前方並沒有加上柔光板,完全是用內閃直打的結果,這組表現很明顯的是TG-3大獲全勝,出力恰到好處讓小茉莉的臉蛋能夠順利補光,重點是膚色居然不受影響,不會偏白或偏藍,這樣的表現實在讓我很驚訝,實在很難相信是內閃補光的結果;D30的內閃出力明顯較弱,看得出來完全被陽光給壓過去,XP70的內閃出力則是過強,有點像是拍立得的作品。
66.jpg

▲【Canon D30】P模式、f/8、1/160s、ISO 100、28mm。

67.jpg

▲【Fujifilm XP70】P模式、f/6.2、1/280s、ISO 100、28mm。

68.jpg

▲【Nikon AW120】P模式、f/2.8、1/1500s、ISO 125、24mm。

69.jpg

▲【Olympus TG-3】P模式、f/5.6、1/250s、ISO 160、25mm。

70.jpg

▲【Ricoh WG-4 GPS】P模式、f/7.9、1/320s、ISO 250、25mm。


★ Part 6 / 海中人像 + 廣角

水中人像是我在兩年就想要加入的前兩年就想要加入的測試項目,今年總算實現了!小茉莉雖然游泳不太在行,但至少浮潛是沒問題的,比較可惜的就是她跟小編一樣無法在水中張開眼睛,一定戴上面鏡才有辦法下水,所已有不少畫面還挺逗趣的,各位就請筆下留情,人家可是很努力的唷。七月初的浮潛拍攝雖然我們已經盡早趕到位於東北角的「龍洞四季灣」準備拍攝,但下水前的準備作業還是花了不少時間,約11點多才正式開拍,當天上午雖然沒有下雨,但陽光也只有偶爾探出頭來,所以每台相機拍攝時的亮度差異會比較大,這是必須要先跟各位說明的部分。五台相機中D30在水下的膚色還原能力最佳,其次應該是AW120和TG-3,XP70與WG-4在的海中人像都有偏綠的情形。
76.jpg

▲【Canon D30】水下模式、f/3.9、1/250s、ISO 200、28mm。

77.jpg

▲【Fujifilm XP70】水下模式、f/3.9、1/170s、ISO 100、28mm。

78.jpg

▲【Nikon AW120】水下模式、f/2.8、1/400s、ISO 125、24mm。

79.jpg

▲【Olympus TG-3】水下模式、f/8、1/200s、ISO 100、25mm。

80.jpg

▲【Ricoh WG-4 GPS】水下模式、f/2.8、1/640s、ISO 125、25m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watcher 於 2014-8-8 14:25 編輯

★ Part 7 / 海中人像 + 自拍

要在水下把自己拍美美的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可能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才有機會得到好照片,因為嘴巴咬著出吸管、臉上戴著防水面鏡,還得要顧慮頭髮有沒有亂掉,這難度真的太高了。而這組測試照比前一組更容易看出人像在海中的膚色表現是如何,D30在海中的人像照跟在泳池拍起來沒兩樣,因為膚色竟然可以維持得如此自然,XP70就像是隔著綠色濾鏡拍攝,AW120整體偏白但色偏不至於太嚴重,TG-3水下的色彩演繹方式明顯與其它家不同,看比基尼的顏色就可以清楚知道,WG-4在這組的表現則有比較好。
81.jpg

▲【Canon D30】水下模式、f/3.9、1/250s、ISO 125、28mm。

82.jpg

▲【Fujifilm XP70】水下模式、f/3.9、1/300s、ISO 100、28mm。

83.jpg

▲【Nikon AW120】水下模式、f/2.8、1/320s、ISO 125、24mm。

84.jpg

▲【Olympus TG-3】水下模式、f/2.8、1/500s、ISO 100、25mm。

85.jpg

▲【Ricoh WG-4 GPS】水下模式、f/2.8、1/800s、ISO 125、25mm。


★ Part 8 / 海中拍攝魚群

浮潛拍攝的這天早上適逢退潮,所以水位最高也不超過三公尺,加上龍洞四季灣的浮潛區設有管制區,所以沒機會到外海的地方拍攝,另外安全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前陣子在新聞上看到東北角有部分潛水客發生意外,真是叫人痛心,希望大家下水前都能衡量自身的體能狀況,同時器具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夠避免意外發生。每台相機拍攝時所遇到的光線、能見度都不盡相同,硬要擺在一起比較畫質好壞可能會不夠客觀,建議各位還是可以用來參考魚群與水中環境的顏色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86.jpg

▲【Canon D30】水下模式、f/3.9、1/250s、ISO 400、28mm。

87.jpg

▲【Fujifilm XP70】水下模式、f/3.9、1/420s、ISO 100、28mm。

89.jpg

▲【Nikon AW120】水下模式、f/2.8、1/640s、ISO 125、24mm。

90.jpg

▲【Nikon AW120】水下模式、f/2.8、1/640s、ISO 125、24mm。

86.jpg

▲【Ricoh WG-4 GPS】水下模式、f/2.8、1/320s、ISO 125、25m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2 | 顯示全部樓層
★ Part 9 / 海中拍攝海膽

這顆海膽所在的位置離水面大概只有50公分左右,被海中雜質或光線的影響也比較低,所以這時我會見一點極大圖來檢視海膽表面的細節,其中我比較信任TG-3與WG-4的畫質,但在顏色上似乎是D30與WG-4比較討喜,但肉眼看到的顏色是最接近AW120就是了,另外TG-3的近拍能力也最強。
91.jpg

▲【Canon D30】水下模式、f/3.9、1/250s、ISO 800、28mm。

92.jpg

▲【Fujifilm XP70】水下模式、f/3.9、1/105s、ISO 100、28mm。

93.jpg

▲【Nikon AW120】水下模式、f/2.8、1/250s、ISO 360、24mm。

94.jpg

▲【Olympus TG-3】水下模式、f/6.3、1/200s、ISO 200、25mm。

95.jpg

▲【Ricoh WG-4 GPS】水下模式、f/2.8、1/100s、ISO 125、25mm。


★ Part 10 / 海中近拍小魚

我對魚種的認識不深,只知道這些小魚的移動比較緩慢,且也比較不容易被驚動,所以我才有時間靠近牠們並且用廣角端來近拍,在水下對焦速度最快且近拍能力最強的是TG-3,這兩項在拍攝水下生態時非常重要,因為在水下無項在陸地上能腳踏實地的站著,身體多少都會被暗流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專業的水下攝影師會砸錢買潛水盒來保護DSLR,為的就是快門反應、快門速度、感光度還有連拍速度,想要在水下拍出好照的話,這些要件缺一不可。
96.jpg

▲【Canon D30】水下模式、f/3.9、1/250s、ISO 400、28mm。

97.jpg

▲【Fujifilm XP70】水下模式、f/3.9、1/75s、ISO 100、28mm。

98.jpg

▲【Nikon AW120】水下模式、f/2.8、1/250s、ISO 280、24mm。

99.jpg

▲【Olympus TG-3】水下模式、f/6.3、1/200s、ISO 200、25mm。

100.jpg

▲【Ricoh WG-4 GPS】水下模式、f/3.1、1/160s、ISO 125、25mm。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 Part 11 / 海中拍攝魚群(影片)

這五台相機都支援FULL HD錄影,錄影同時也支援光學變焦,但唯獨TG-3的影片格式為MOV,這樣在轉檔時會比較麻煩,畫質方面其實都大同小異,但在顏色上我比較欣賞D30、TG-3與WG-4,其中WG-4拍起來就項在水族箱一樣,幾乎看不到海水中的藍綠色。XP70的影片辨識度不夠高,主要是色彩層次不夠分明,AW120的影片表現最接近當時肉眼所見。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Canon D30】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Fujifilm XP70】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Nikon AW120】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Olympus TG-3】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Ricoh WG-4 GPS】1920 x 1080 30fps


★ Part 12 / 海中拍攝小茉莉(影片)

海中人像影片示範的女主角同樣是小茉莉,我請她拿閒置中的防水相機到處拍攝,而我就附近在她四周拍攝所需要的素材。D30在水下的戰鬥力明顯比較高,前面照片已經見識過它的能耐了,而在影片這部分也是可圈可點,其次水下的人像拍攝影片表現較好的則是AW120,XP70在這部分依然是處於落後地位,在這裡WG-4只比XP70好一點,TG-3雖然也有色偏,但至少膚色沒有被影響太多。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Canon D30】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Fujifilm XP70】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Nikon AW120】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Olympus TG-3】1920 x 1080 30fps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Ricoh WG-4 GPS】1920 x 1080 30fp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4 | 顯示全部樓層

☆ 五款防水相機的拍攝感受與總結

111.jpg

寫著寫著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尾聲,這企劃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執行了四年,每次拍完後其實都在思考隔年該如何讓內容更精進,目前暫時想到的就是希望可以在外島執行,例如是碧海藍天的蘭嶼或澎湖似乎都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我擔心的是在智慧型手機蠶食鯨吞消費型數位相機市場的情況下,會不會使相機廠商不願在推出新機或是延緩更新的週期,就如同Canon及Panasonic一樣,若真是如此的話,那就來搞個「DSLR+潛水盒」的特企好了!

這次進行測試中的五台相機,其中有D30、AW120是由小編測試,TG-3則是交由ki_min前往澎湖實測,對這三台相機其它功能有興趣的話,等會兒不妨點擊文章連結來賞文。D30在獨立評測再加上這次的特企挑戰後,讓小編更能瞭解D30的特性,原來D30在拍攝人像時會明顯的偏暖調,但膚色卻少了過去熟悉的白裡透紅,這是我比較意外的地方,另外在鎢絲燈光環境下的自動白平衡校正顯得沒那麼聰明,每秒1.9張的連拍速度雖然慢,但可以避免卡彈的問題出現,另外D30在水下人像的膚色最為討喜,拍攝魚群、海膽...等,水中生態的顏色也有不錯的表現,整體來說也有不錯的評價,但與上一代D20相比進步的空間實在有限。

我個人很欣賞「XP70」的外型,因為它的體積夠小也是五機之中最薄的一款,輕易的就能夠放入褲子或外套口袋,測光不穩定加上水中拍攝人像容易偏綠是一大隱憂之外,其它表現我覺得都還可以接受,因為以它公司貨價格不到6K性價比來看,這幾乎沒啥可以挑剔了,重點是它還加入了Wi-Fi功能,且每秒連拍速度可達十張。
112.jpg

「AW120」在未進行獨立測試之前,我對它的印象一直停留在AW110,在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原持前代設計的情況下,我們把希望寄託在它的鏡頭上,等效24mm的廣角端也是五台防水相機中規格最出色的一款,而說實話Nikon旗下的DC或是微單眼,機身直出的膚色一直都比DSLR要好,這是我一直感到不解的地方,AW120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論是戶外或水下的拍攝,小茉莉的膚色很明顯都是偏白皙,女性朋友應該會尬意。

「TG-3」的主要規格與前代相比雖然改變不大,但依舊是同級防水相機中最面面俱到的一款,紮實的金屬機身、f/2.0大光圈加上光圈先決模式、每秒五張且不卡彈連拍速度、超強的近拍能力、自然的內閃補光效果,都是TG-3出色的地方;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它在鎢絲燈光源下的色彩還原能力,讓小茉莉的膚色瞬間恢復正常。

「WG-4」與前代相比改變也不大,但白平衡這方面算是改進許多,去年用WG-3拍攝時色偏的情形非常嚴重,但這次幾乎沒有出現同樣的問題,連拍速度過慢也是WG-4該檢討的地方,再來機頂快門鍵的面積過小,水下拍攝時半快門與全快門的手感不易掌握也是一大隱憂;螢幕比例16:9但照片長寬是4:3,無法有效利用整個螢幕也是可惜的地方,希望日後能夠針對外觀來改進。

☆ 小惡魔福利社 x 小茉莉

113.jpg

114.jpg

115.jpg

116.jpg

117.jpg

118.jpg

120.jpg

12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watcher 於 2014-8-8 15:00 編輯

122.jpg

123.jpg

124.jpg

125.jpg

126.jpg

127.jpg

128.jpg

129.jpg

130.jpg

131.jpg

132.jpg

133.jpg

134.jpg

135.jpg

136.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8-8 15:07:06 | 顯示全部樓層
137.jpg

138.jpg

139.jpg

140.jpg

141.jpg

142.jpg

143.jpg

144.jpg

145.jpg

146.jpg



0.gif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8 15:29:24 | 顯示全部樓層
幾部機都唔及一個毛豆,毛豆羊晒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8 15:31:54 | 顯示全部樓層
beautiful pic., beautiful camera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8 15:56:35 | 顯示全部樓層
Good information, and Girls are pretty ! ha ha, thank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8 15:5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去到 SN 影囡囡冰個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8 16: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8-8 16:3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而家手機都防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0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