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benleehkk

慈悲的益处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11-3 10: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陰,讀音和語義與萌一樣,是覆蓋的意思。就是說,被這業力覆蓋住,真性不能顯現。瞥,音撇,眨眼的意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11:25:15 | 顯示全部樓層
以曆史的觀點來看四加行,佛從沒有教過四加行吧!密勒日巴也沒有修過四加行!許許多多大成就者,像帝洛巴、那洛巴也沒有修過四加行。雖然他們都沒有真正修過四加行,但他們確確實實做過上千次的加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6 10: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修持淨土法門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往生西方只要有信、有願、念佛就好,不需要那麽麻煩,還要持戒。”此見解是否正確?下面就討論這個問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7 15: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佛。爲什麽呢?因爲佛陀不是神仙,而是一個人,只是他的慈悲與智慧達到了最高的境界,所以叫佛,因此可說佛在心中,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8 09:5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即是學習無常法門的作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0 14:46:06 | 顯示全部樓層
必須在清淨自心上下功夫,見相離相,如如不動,那時任何的經咒都會靈驗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2 09:50:17 | 顯示全部樓層
  佛教,當然不是唯物論的宗教,卻是無神論的宗教。不像其他一神論的宗教,雖然也有各種對于道德生活的教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8 11:00:58 | 顯示全部樓層
佛教的「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寶爲信仰的對象。
    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體,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
  留給我們的恩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1-21 16:28:59 | 顯示全部樓層
能夠慈悲本身就是一種祝福
何須有益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8 10:27:40 | 顯示全部樓層
對神智清楚者,應先說法安慰,勸導一心念佛,出家的法師或助念團領衆的居士來說。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4:48:00 | 顯示全部樓層

因爲一切的人、事物以及人的觀念和想法,都在起起滅滅,所以從空而有,由有歸空,不必爲了成敗得失而起煩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0: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正懂得念佛的人,他在世間法是非常圓融的、非常圓滿的、非常完美的,沒有任何的破綻,可是在出世法,他下了堅定的決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內心裏面是證悟到空性的,不受動搖的。這樣念佛,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都能夠受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1 14: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心無挂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18 09: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要想讓自己的人生境界達到一定的開闊的空間的時候,那麽你首先要修的就是自己的理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6 09:49:13 | 顯示全部樓層
既使是布施小小毫無價值的石頭,只要是誠心誠意地供養,所得到的利益絕不是黃金、鑽石可以比擬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6 09:5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若能將金剛薩埵與上師瑜伽合修,利益極大。因爲在清淨罪業的同時,又得到了上師的加持與悉地,所以是無與倫比的修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1 10:53:16 | 顯示全部樓層
  行“三好”,就是好的因缘,如果做好人没有看到好报,不必着急,因果一定不会辜负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3 09:30:05 | 顯示全部樓層
。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09: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9 08:51:30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滋生嫉怨,而增進友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8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