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966|回覆: 61

[相機 / 配件推介] 轉載:玩轉全片幅:Nikon D750 影像實測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9-26 10: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轉載:玩轉全片幅:Nikon D750 影像實測

01 (1).jpg

Nikon的全片幅DSLR家族成員,可說是目前各家廠商中聲勢最為浩大,產品線切割得越來越細,
擁有不同的功能和價位,似乎也能迎合不同預算與需求的進階攝影者,現在Nikon D750正式登場,
讓Nikon FX全片幅家族又增添一名生力軍。Nikon D750從型號來看,似乎是一代銘機Nikon D700的後繼機種,
但根據原廠的說法,Nikon D750並非D700的後繼機,其實是一個全新的產品線,其定位介於D610與D810之間,
具備恰到好處的2432萬畫素全片幅感光元件,同時內含與高階機種相同的51點自動對焦系統,
在新功能方面,也一口氣加入了翻轉螢幕和內建Wi-Fi傳輸,可說是Nikon近年來最大膽的嘗試與突破。

目前各廠牌全片幅DSLR逐漸成熟,且價格越來越親民,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這回Nikon D750帶來多項承先啟後的功能與特色,是否真的能夠獲得攝影玩家們青睞,甚至掏腰包添購,
就得看Nikon D750自己的影像性能表現了。由於這回筆者借測Nikon D750的時間相當短暫,
所以本文還是會以畫質、新功能、自動對焦與動態錄影為主,進行介紹與實測。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實拍照片Part I (機身JPEG直出)

01 (2).jpg

01 (3).jpg

01 (4).jpg

01 (5).jpg

01 (6).jpg

01 (7).jpg

01 (8).jpg

01 (9).jpg

01 (10).jpg

01 (11).jpg

01 (12).jpg

01 (13).jpg

01 (14).jpg

01 (15).jpg

01 (16).jpg

01 (17).jpg

01 (18).jpg

01 (19).jpg

01 (20).jpg

01 (21).jpg

01 (22).jpg

01 (23).jpg

01 (24).jpg

01 (25).jpg

01 (26).jpg

01 (27).jpg

01 (28).jpg

01 (29).jpg

01 (30).jpg

01 (31).jpg

01 (3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機身設計與細部功能

從機身外觀來看,這台Nikon D750儼然就是D610的翻版,無論大小造型都十分相似,
事實上Nikon D750比D610機身體積更小,且單機身整體重量也輕了10公克,
等於是在縮減體積與重量的狀況下,還能增加許多嶄新的功能,這到底是如何辦到的呢?
其實是因為這回Nikon在設計D750的時候,除了工程技術成熟的鎂合金機殼之外,
也導入了新型碳纖維複合材質,運用於機殼前蓋和反光鏡箱,在維持強度同時也大幅減輕重量,
就算是新增翻轉螢幕機構,也絲毫不影響Nikon D750整體重量。


01 (33).jpg
Nikon D750登場!按照慣例先來裝個50mm F1.4看看,標準定焦鏡頭50mm F1.4體積不算特別大,
但在Nikon D750機身上感覺好像特別大,可能是因為Nikon D750機身設計實在太輕巧了,
才會有這樣的錯覺。

01 (34).jpg
拆掉鏡頭,可發現Nikon D750與D610設計非常類似,但事實上D750機身體積還比D610還要再小一點,
同時握把設計也兼顧到握持感受,特別加深了握把凹陷處,讓整體握感更好,提升手持拍攝穩定度。
Nikon D750機殼後蓋與頂蓋為鎂合金材質,前蓋部分則採用最新研發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同時具備防滴防塵耐候特性。

01 (35).jpg
這次Nikon D750最大的機身特色,就是這一個全新3.2吋可翻轉液晶營幕,即便加了翻轉機構,
機身也能維持一定的厚薄度,不影響整體操作,同時按鍵配置上依然維持左右開攻模式,
沒有因為翻轉機構而更改設計,維持同樣的操作感。

01 (36).jpg
Nikon D750機頂部分,左側為拍攝模式與過片模式轉盤,
右側則是錄影鍵、對焦啟動、快門釋放鈕與相機資訊顯示螢幕。

01 (37).jpg
Nikon D750握把部分設計挺為合手,整體線條十分圓潤,實際握起感覺還蠻舒適的,
加上大面積蒙皮也有止滑作用,就算是長時間拍攝也不至於疲累。這一側還有SD記憶卡插槽。

01 (38).jpg
Nikon D750機身左側,這裡配置一些IO輸入輸出介面,支援主流規格的麥克風輸入和HDMI影音輸出。

01 (39).jpg
Nikon D750機身底部,產地為泰國製,腳架孔部分僅設計止滑格紋,沒有止滑橡膠貼皮,
一旁為電池艙蓋與垂直手把電子接點。

01 (40).jpg
驗明正身!Nikon D750的Logo採用立體刻印,並非一般印刷上去的字體,質感大大加分。
上方有紅外線遙控接收器、BKT按鍵與內建閃光燈控制紐。

01 (41).jpg
電源開關整合快門鍵,此一區域是攝影者拍攝時最常使用到的區塊,因此一些重要的拍攝設定鍵也整合於此,
包括曝光補償、測光功能切換鍵,還有重要的前方控制轉盤。

01 (42).jpg
Nikon D750的機頂資訊顯示螢幕,很明顯的螢幕尺寸有點小,雖然面積不大,但該有的資訊還是都在,
依然能幫助攝影者在昏暗微光地區,確實掌握各項拍攝資訊。

01 (43).jpg
機頂配置Nikon標準型的熱靴座,相容於Nikon原廠TTL外接閃光燈。

01 (44).jpg
Nikon D750仍然內建閃光燈,沒有因為防滴防塵腦涼而被拿掉。這個內建閃光燈除了能用來補光,
亦可支援手動閃燈與離機閃燈觸發模式。

01 (45).jpg
獨立拍攝模式與過片模式轉盤,需按住不放鎖定紐後,方可轉動進行功能切換。

01 (46).jpg
後方的控制轉盤,正好在大拇指位置,方便單手操作。一旁的AE-L、AF-L按鍵,
能透過選單自行指定該按鍵的細項功能。

01 (47).jpg
機身右側的多方向控制鍵、info資訊顯示鍵與獨立的Live View、錄影模式切換啟動鍵。

01 (48).jpg
左側也整合一些重要的基本功能,例如白平衡、影像品質與ISO感光度,
最下方的i Key能即時呼叫更多拍攝選項,大幅減化拍攝途中還要進入選單更改項目的流程。

01 (49).jpg
若要連接電池手把,要先將Nikon D750機身底部的橡膠墊片拆下,方可進行功能連結。

01 (50).jpg
電池艙門部分,也有防滴防塵橡膠墊圈設計,使用的是EN-EL15充電鋰電池。

01 (51).jpg
Nikon D750可支援SD雙插卡,可自行設定為額外空間、備用與RAW、JPEG分開儲存,
同時也能指定動態錄影的儲存位置。

01 (52).jpg
Nikon D750主要的IO介面,從上到下為外接電源、耳機監聽孔、麥克風輸入孔、USB與HDMI影音輸出。
橡膠艙蓋分為三層,使用單層孔位時不必一次全部開啟,僅需打開其中一層即可。

01 (53).jpg
機身前端的Pv與Fn按鍵其實比較接近自訂功能鍵,可在選單中自行更改該鍵代表的功能。

01 (54).jpg 01 (55).jpg
Pv與Fn按鍵的按鍵設定可在選單中選擇.大部份都是一些輔助對焦、測光與拍攝的設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19:32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翻轉螢幕

為迎合攝影變化多端的構圖角度,這回Nikon在D750上新增翻轉式液晶螢幕,
也是第一台擁有翻轉螢幕功能的Nikon全片幅DSLR,拍攝時能配合Live View即時預覽或動態錄影,
創作出全新視覺感受的多變構圖,無論高低角度都能輕鬆勝任,
攝影師再也不必辛苦的趴在地上或扛鋁梯制高拍攝,同樣能捕捉到理想的影像構圖。


01 (56).jpg
Nikon D750配備122.9萬像素3.2吋液晶螢幕,支援RGBW顯色技術,比一般螢幕多了白色像素,
色彩更為鮮明且利於放大檢視,但並未支援觸控功能(筆者覺得翻轉加觸控還是稍微方便一些)。

01 (57).jpg
若覺得螢幕顏色有些不準確的話,可使用螢幕色彩平衡自行微調,減低預覽影像與實際影像的色彩落差。

01 (58).jpg
這個翻轉螢幕向上的最大角度差不多為90度,利於低角度拍攝取景構圖之用。

01 (59).jpg
Nikon D750的翻轉螢幕配合Live View即時預覽模式,保持優雅姿態也能輕鬆以低角度進行拍攝,
再也不必整個人趴在地上弄得灰頭土臉。

01 (60).jpg
Nikon D750螢幕向下翻轉的最大角度也差不多是90度,只要把雙手舉高,就能避開前面人群與障礙物,
達成高角度拍攝功效。

01 (61).jpg
螢幕向下90度翻轉後的高角度拍攝模式,對於身材較為嬌小的攝影者來說相當好用,實現高準確度的俯視構圖。

01 (62).jpg
其實Nikon D750的翻轉螢幕結構,屬於常見的多關節式設計,可惜翻轉角度不大,只能支援上下90度翻轉,
更別說是自拍角度了,其實這種設計在以往的微單眼與消費型數位相機上就曾經見過很多次,
但在Nikon全片幅DSLR當中卻是首見,令筆者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另外,這個翻轉螢幕的電子排線外露的程度非常明顯,使用時要小心別去拉扯到了,
以免造成螢幕排線接觸不良或斷裂脫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24:42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自動對焦性能

Nikon D750首次搭載改良版的自動對焦系統CAM3500 II,總共有對焦點51點,中央15點為十字對焦點,
其中11點對應到F8.0光圈鏡頭,可搭配增距鏡頭一同使用,而最令人讚賞的是,Nikon D750對焦檢出範圍,
達到-3至+19EV,甚至比高階機D4S、D810的-2至+19EV還要強大,也就是說在微光與高反差環境下,
Nikon D750的自動對焦能力有望超越D4S、D810,而且也同樣具備新型Group群組對焦功能,
大幅提升Nikon D750自動對焦的準焦信賴度。


01 (63).jpg
有關對焦的功能都整合於此,包括自動、手動對焦切換,對焦模式AF-S單次、AF-A自動、AF-C連續,
以及對焦點區域選擇,只要按住這個按鍵再搭配主控制轉盤,就能即時更換對焦模式。

Nikon D750自動對焦模式包含:
AF-S:單次伺服對焦,半按一次快門後,對焦距離即鎖定不動
AF-C:連續伺服對焦,持續半按快門不放,對焦距離會隨著主體位置移動而不動改變
AF-A:自動伺服對焦,在AF-S單次伺服和AF-C連續伺服對焦模式之間自動切換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開始拍攝之前,我們可以在51點對焦點當中,自行更改欲使用的對焦點數目與位置,以符合拍攝主題與環境。

01 (64).jpg 01 (65).jpg
左圖:單點對焦,可自由選擇對焦點位置(對應AF-S、AF-C與AF-A模式);右圖:9點對焦,
一次移動9個對焦點,於範圍內對焦(對應AF-C與AF-A模式)。

01 (66).jpg 01 (67).jpg
左圖:21點對焦,一次移動21個對焦點,於範圍內對焦(對應AF-C與AF-A模式);右圖:51點對焦,
啟用全部51個自動對焦點,於範圍內對焦(對應AF-S、AF-C與AF-A模式)。

01 (68).jpg 01 (69).jpg
左圖:3D對焦,移動1個對焦點,鎖定後自動進行對焦點追蹤(對應AF-C與AF-A模式);
右圖:Group群組對焦,於對焦點分布範圍內對焦(對應AF-S、AF-C與AF-A模式)。

Nikon D750的對焦系統確實相當成熟,雖然對焦點數目依然維持在51點,但在對焦準確度與效能上,
確實有長足的進步,無論對焦反應速度與運作敏銳度,都能夠與高階機D4S、D810並駕齊驅,不過,
前提是攝影者必須熟悉各種對焦模式所代表的特性,再來選用適合該主題的對焦模式,
才能完整發揮Nikon D750對焦性能。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使用AF-S單次伺服自動對焦模式,反覆對焦Model臉部與後方背景,可看出Nikon D750的對焦反應速度。
(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啟動AF-C連續伺服自動對焦模式和3D追蹤對焦,即便Model一路向我走來,對焦點依然可以自動追蹤Model臉部位置,
相當適合拍攝動態主題。(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28:00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高速連拍

Nikon D750擁有無可挑剔的自動對焦能力,其高速連拍速度也還算不錯,最高可達到每秒6.5張,
而且每一張皆是2430萬畫素的影像。筆者以RAW加JPEG檔案格式,AF-S單次伺服對焦模式,
M模式手動曝光,快門速度固定在1/500秒,並搭配SanDisk Extreme UHS-I SDHC(45MB/s版本)記憶卡進行連拍測試,
剛開拍時連拍速度維持得相當不錯,但在連拍到第十張之後就開始出現卡彈現象,可能是RAW加JPEG的寫入檔案過大,
造成相機記憶體的寫入緩衝區滿載跟不上,如果切換成JPEG(L+Fine)檔案格式的話,
就可以撐到大約第23、24張,連拍速度才會開始有變慢的感覺。


01 (69A).gif
我請Model用力跳躍起來,然後按下快門開始連拍,Nikon D750一秒連拍6.5張,
製成GIF動畫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天空色彩斷階部分為GIF轉檔限制,原始照片可參考附加檔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33:11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 EFFECTS特效模式

方便好用的EFFECTS特效模式,現在也出現在Nikon D750的拍攝模式轉盤上,因此我們只要動動手指,
就能簡單創作特殊風格的影像效果,其中包含了低色調、高色調、剪影、保留特定色彩、微縮模型效果、
色彩素描以及夜視效果。在全片幅DSLR上創作這些特效影像固然好玩,同時也能獲相當不錯的畫質,
但還是有一些功能限制,例如這些EFFECTS特效模式都無法自行調整光圈快門值,
建議先通盤了解之後再開始拍攝,會比較得心應手一些。


光圈與快門:
EFFECTS特效模式皆不可調整

白平衡:
EFFECTS特效模式皆不可調整

可調整ISO感光度:
低色調、高色調、剪影、保留特定色彩、微縮模型效果、色彩素描

可調整對焦模式:
低色調、高色調、剪影、夜視

可調整對焦區域模式:
低色調、高色調、剪影、保留特定色彩、色彩素描

支援RAW檔案格式:
低色調、高色調、剪影

僅支援JPEG檔案格式:
保留特定色彩、微縮模型效果、色彩素描、夜視


01 (70).jpg 01 (71).jpg
低色調與高色調是大幅強調明暗對比的EFFECTS特效。

01 (72).jpg 01 (73).jpg
剪影EFFECTS特效可協助拍攝反差大的剪影效果,而保留特定色彩可自行決定要保留的影像色彩。

01 (74).jpg 01 (75).jpg
微縮模型可營造出類似小人國的影像,色彩素描則能強調物體的輪廓與色塊。

01 (76).jpg
夜視EFFECTS特效會拉高ISO感光度,但影像會強制切換成黑白模式。

01 (77).jpg 01 (78).jpg
要調整EFFECTS特效的設定值,一定要先切換成Live View即時預覽模式,才有辦法直接看到EFFECTS特效的最終效果,
若用光學觀景窗取景的話,根本看不到任何效果。

01 (79).jpg 01 (80).jpg
在Live View即時預覽模式下,能直接設定EFFECTS特效的強弱與特性。

01 (81).jpg
EFFECTS特效實拍:色彩素描。

01 (82).jpg
EFFECTS特效實拍:高色調。

01 (83).jpg
EFFECTS特效實拍:微縮模型效果。

01 (84).jpg
EFFECTS特效實拍:保留特定色彩。

01 (85).jpg
EFFECTS特效實拍:夜視。

01 (86).jpg
EFFECTS特效實拍:剪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54:44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動態錄影模式與Live View自動對焦

在動態錄影方面,Nikon D750最高可支援主流1902x1080 60fps的Full HD高畫質動態影像,
同時也帶來許多實用且富有創意的新功能,例如能讓光圈變化更加流暢自然的電動光圈功能,
提醒攝影者影像可能過度曝光的高光顯示斑馬紋,以及頗具創意的EFFECTS特效錄影。


01 (87).jpg 01 (88).jpg
Nikon D750提供相當多元的動態錄影格式檔案,而且也能切換各式影像調控檔來進行錄製。

01 (89).jpg 01 (90).jpg
現在Nikon D750動態錄影有專屬的短片拍攝選單,各項與錄影有關的功能都集中在這裡,
再也不必在選單內翻來翻去找尋各項動態錄影功能。

01 (91).jpg 01 (92).jpg
為了增強動態錄影時的收音效果,Nikon D750在軍艦部兩側各有一個立體聲收音小麥克風,
大家可以仔細找找在哪兒。

Nikon原廠表示,為了提升D750在動態錄影功能上的效果表現,除了在硬體上新增翻轉螢幕外,
Live View即時預覽的自動對焦效能也進行提升,所以筆者這回在實際拍攝時,無論是靜態或動態影像,
都特別大量使用Live View即時預覽模式,感覺Live View即時預覽的自動對焦效能,
雖然比不上光學觀景窗中的相位式對焦系統,但跟以往的機種比較起來,在精準度與反應速度確實有二到三成的提升,
室內微光環境的迷焦發生率也降低許多,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Nikon D750在動態錄影模式下的顯示方式,有參考格線與電子水平儀可供選擇。

01 (93).jpg 01 (94).jpg
開啟高光顯示功能,可以從錄影畫面中得知,哪一些區域是過度曝光沒有細節的部分,
可幫助攝影者調整動態錄影的曝光和打光。

01 (95).jpg 01 (96).jpg
如果覺得鏡頭不夠遠,可以切換成DX格式來錄影,如此一來就能獲得1.5倍等校焦長的高畫質動態影像。
電動光圈則是以1/8級來更動鏡頭光圈,呈現更為平順流暢的曝光與散景過度效果。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由於Nikon D750的Live View即時預覽的自動對焦功能,是採用常見的對比式自動對焦,沒有動用到相位自動對焦部分,
所以其對焦速度和效能還是落後給相位自動對焦一大截,但基本上還是在筆者能接受的範圍內。
不過,在使用動態錄影時,建議不要使用Live View自動對焦的AF-S單次伺服對焦模式,
因為對焦一次之後鏡頭就會停止追焦了,這樣一定會出現跑焦情形,記得要切換成AF-F追蹤對焦,
鏡頭焦點才能追著主體跑(或是想用MF手動對焦來慢慢對也可以)。(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啟動臉部辨識與AF-F追蹤對焦,Nikon D750在錄影追焦途中,同樣能正確捕捉Model臉部,
不會發生焦點跑到背景的情形。(使用鏡頭:AF-S 16-35mm f/4G ED VR)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電動光圈實測,使用手動調整電動光圈,從光圈F1.4一路調整到F16,可觀察背景與亮度的變化。
可惜的是,光圈收放與鏡頭對焦的聲音依然頗為大聲,會相當清楚的錄製進去。
(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開啟EFFECTS特效中的微縮模型效果來錄影,結果會變成像縮時攝影一般的特殊效果,
雖然錄製時間比普通模式來得還要長,但只能說等待是值得的。
(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01 (97).jpg 01 (98).jpg
之前Nikon D800上頗受風景攝影玩家好評的微時攝影功能,這次也內建於Nikon D750的動態錄影功能之中,
只要預先設定好拍攝頻率、時間與張數,再開啟曝光平滑化功能,
拍攝完畢後Nikon D750會自動生成一段高畫質影片檔,免去繁瑣的後製合成過程,實在令筆者相當讚賞。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這段微時影片大概只有十秒鐘,大概就花了幾十分鐘來拍攝,好在Nikon D750會自動幫你算出微時影片的推估時間長度,
不必擔心照片張數拍得不夠多而無法合成微時影片。(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想保留大部分的明暗階調,可考慮使用扁平Flat調控檔來錄製動態影片,可發現暗部細節會變得非常豐富,
利於一些影像後製處理,但影像整體的對比與反差會變得較小。
(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這是標準調控檔所錄製的動態影像,可與上面的扁平Flat調控檔來比較一下。
(使用鏡頭:AF-S 50mm f/1.4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57:20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各階ISO感光度實測

除了自動對焦與動態影像性能之外,各階ISO感光度的表現,相信也是許多玩家非常熱切想知道的項目,
根據Nikon原廠的說法,D750雖然畫素與D610差不多,都是兩千萬畫素之譜,
但其實D750搭載的是一枚全新設計的全片幅感光元件,實際有效畫素為2432萬,
與D610的2426萬畫素不同,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才差6萬畫素這麼一點零頭,效果會有差別嗎?
俗話說,魔鬼都藏在細節裡,仔細端看兩者的最高原生ISO感光度,D610的最高原生感光度為ISO 6400,
而D750的最高原生感光度一舉提高到ISO 12800,兩者相差了一倍之多,
說明了Nikon D750與D610的差距,絕對不僅是區區6萬畫素而已。


01 (99).jpg 01 (100).jpg
Nikon D750原生ISO感光度為ISO 100至12800,同時也能自行設定相對應的最慢快門速度,
讓自動Auto ISO感光度運用起來更加有效率。

既然Nikon D750換上了全新感光元件,而且原生感光度也提高到ISO 12800,那麼各階ISO感光度表現又是如何?
是否符合大家預期的表現?筆者在此就來實際測試Nikon D750的各階ISO感光度。

本次測試基準設定如下
減低高ISO雜訊:標準
減低長時間曝光雜訊:關閉
Picture Control風格檔:SD標準
主動式D-Lighting:關閉
檔案格式:RAW+JPEG Fine
對焦模式:AF-S單次伺服對焦
測試鏡頭:AF-S 50mm f/1.4G
光圈值:固定在F2.8
曝光延遲模式:1秒(減低震動)
使用腳架拍攝


01 (101).jpg
從各階ISO感光度的實拍照片中,筆者先從ISO 50(Lo1)的延伸模擬感光度開始看起,細節表現都還算不錯,
接下來在ISO 100到3200之間,照片中的毛球細節和圖案網格,都保留的相當良好,到了ISO 6400,
雖然細節開始有所損失,不過還在可以使用的範圍內。再來是ISO 12800,也就是Nikon D750原生感光度的最後極限,
與ISO 6400相比,可明顯發現細節部分已經消失非常多,可能是NR降噪功能開始大力介入,
導致為了去除噪點而導致影像細節丟失的狀況發生。最後是延伸模擬感光度ISO 25600(Hi1)到51200(Hi2),
這部分就屬於比較備而不用的階段,因為不僅影像沒有細節,甚至連噪點雜訊都變得有些明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0:59:01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調控檔色彩表現

調控檔對於不擅長後製的攝影來說,可說是相當方便又實用的重要功能,
Nikon D750也提供預設七種調控檔供攝影者自行選擇,不過這次Nikon D750的標準調控檔,
飽和度與對比度就相當強烈,反而切換到中性模式之後,筆者才比較習慣這樣的發色。
其它像是鮮豔、風景調控檔,都屬於重口味風格,反倒是人像調控檔的飽和度和對比度較平衡一些。
另外,在Nikon D810首見的Flat扁平調控檔,也下放給D750使用,當我們面對高反差或逆光環境時,
不妨考慮將調控檔切換成Flat扁平模式,如此一來就不會錯失過多的影像細節。



01 (102).jpg


01 (102A).gif

你能清楚分辨出哪一個是標準調控檔,哪一個是扁平調控檔嗎?沒錯,扁平調控檔就是細節比較豐富的那一張。
Nikon D750內建了Flat扁平調控檔,面對高反差、逆光環境,較能夠完整保留亮部與暗部細節,
利於後製編修處理流程,雖然飽和度與對比度看起來不是很討喜,但至少能把細節全部留回來,
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1:00:46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高動態範圍表現

剛才我們提到了Flat扁平調控檔,能夠保留更多亮部暗部影像細節,那麼,許多資深的Nikon玩家一定會問,
Flat扁平調控檔與D-Lighting、HDR高動態範圍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在此筆者也特別找了一個高反差場景,以照片來實際檢視這三者的不同之處。


01 (103).jpg
如果什麼都不改的話,Nikon D750預設值拍出來的結果會是這樣,相機還是以前景的暗部細節為主,
天空的細節根本就是已經放棄了。

01 (104).jpg
接著啟動Nikon D750的主動式D-lighting功能,開到最強的結果會像是這樣,雖然說前景的暗部細節更明亮,
但是天空的細節一樣不盡理想。

01 (105).jpg
關閉主動式D-lighting,再來使用Nikon D750的Flat扁平調控檔拍攝,照片整體的對比度變差,
飽和度也降低了不少,但是天空的雲彩細節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囉!

01 (106).jpg
在上述幾種方法都沒有用的話,不妨先將Nikon D750照片格式設定為JPEG後,
開啟機身選單內的HDR高動態範圍功能,再來嘗試看看。

01 (107).jpg
打完收工!HDR高動態範圍功能的表現實在太令人驚豔,而且Nikon D750的HDR拍攝方式相當特別,
只需釋放一次快門就能完成HDR拍攝,不像有些相機拍HDR要等它跑完好幾次快門才行,
非常適合直接以手持方式進行HDR拍攝,不必依賴腳架就能輕輕鬆鬆大功告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1:03:17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 Wi-Fi無線傳輸實測

另一個NIkon D750的大亮點,就是直接內建Wi-Fi無線傳輸功能,也是Nikon首次於全片幅DSLR中導入Wi-Fi功能,
好處是不需另外添購原廠WU-1a、WU-1b配件,就能將照片直接傳入智慧型手機與平板,
而且透過原廠推出的Wireless Mobile Utility App,還能自由選擇要傳送RAW檔或JPEG檔,
同時也能選擇是否要壓縮照片,如果想傳送原始大小的照片檔,當然也沒問題。

至於大家在意的傳輸速度和穩定度方面,經過筆者實測的結果,只有在一開始預覽縮圖時會花費比較長的時間,
之後一張RAW檔大概只需三到五秒就能傳輸完畢,只傳JPEG檔的話就會更快,
對於有即時影像上傳、打卡的攝影玩家來說,有非常實質上的幫助,能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傳輸延遲與配對時間。


01 (108).jpg 01 (109).jpg
啟動Nikon D750選單內的網路連線,即可選取機身內部照片檔案,與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成功連線後,
傳輸任何一張想要的照片檔。

01 (110).jpg 01 (111).jpg
當然也能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端的Wireless Mobile Utility App,直接主動連上Nikon D750的Wi-Fi區域網路,
然後自行挑選想要的照片內容。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傳輸速度的快與慢其實相當主觀,因此筆者特別錄製一段照片傳輸的過程影片,
可自行判斷Nikon D750的RAW檔與JPEG照片傳輸速度,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Wi-Fi功能除了可以傳照片之外,也能透過Wireless Mobile Utility App,進行無線同步拍攝,
但可惜目前只能傳輸JPEG檔案格式,尚未支援RAW檔同步傳輸。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1:06:06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拍攝心得與建議

就筆者之前試用Nikon全片幅DSLR的經驗來看,這台Nikon D750可以說是一台最「豐富好玩」的Nikon全片幅DSLR,
首先是初次在全片幅DSLR登場的翻轉螢幕,雖然翻轉螢幕的角度有限,加上不支援自拍功能,但有了這個翻轉結構,
面對許多難以拍攝的場合,能更加得心應手,例如筆者經常支援記者會活動現場拍攝,
有時候想用超廣角鏡頭帶一點人潮進來,就必須把相機抬高,又因為看不清楚螢幕只能用盲拍快門來碰碰運氣,
有了Nikon D750,日後就能以更加精確的構圖方式,拍攝心中理想的畫面。除了高角度以外,
低角度拍攝更是一般玩家日常生活經常使用到的功能,舉凡拍攝嬰兒、孩童或者寵物,都是翻轉螢幕發揮的絕佳題材,
也讓Nikon D750這台全片幅DSLR操作起來更加容易上手。

再來是畫質與高ISO感光度部分,Nikon D750的畫質令筆者感到十分滿意,因為色彩調校非常符合筆者的喜好,
幾乎JPEG直出就有一定程度的鮮豔度和銳利度,加上全新感光元件與EXPEED 4影像處理器協同,
同時可帶來相當不錯的高ISO感光度畫質表現,尤其筆者特別讚賞Nikon D750在ISO 3200到6400之間的影像表現,
因為與之前試用的Nikon D610比較起來,實在進步非常多,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下,
依然可以安心使用高ISO感光度去紀錄細節。

對於筆者來說,Nikon D750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內建全新CAM-3500 II第二代自動對焦系統,
在實際把玩Nikon D750之前,以為Nikon D750還是沿用現有的51點對焦系統,與D810、D4S應該沒有太大的差距,
沒想到在室內和微光環境下,Nikon D750的對焦速度與準確度真的非常出色,
甚至令人有使用Nikon D4S對焦拍攝的錯覺,而且也下放了高階全片幅DSLR才有的Group群組對焦模式,
實在誠意十足。

01 (112).jpg
其實我覺得,Nikon D750重量體積輕巧,加上有翻轉螢幕與內建Wi-Fi,是否有機會成功打入女性攝影玩家的市場呢?

Nikon D750另一個主打的功能,就是動態錄影部分,Live View即時預覽的對焦速度還算可圈可點,
追蹤對焦的反應時間也大幅提升,配合翻轉螢幕一併使用,加上Nikon D750原來就具備的畫質和寬容度,
相信能符合專業影音工作者的需求。除了一般PASM創意拍攝模式,新增的EFFECTS特效模式,
除了能運用於靜態影像,在動態錄影模式下也能直接開啟使用,讓影像創作更加多元。

說了這麼多,到底Nikon D750值不值得入手呢?以台灣的建議售價單機身新台幣66900元來看,
你得到的絕對比這個價錢來得更多,甚至是物超所值,這台Nikon D750可說是全片幅相機市場的一枚震撼彈,
光是新型51點對焦系統,加上不錯的高ISO感光度,就足以讓人心動,更何況還有內建Wi-Fi與翻轉螢幕,
簡直是把專業DSLR與親民的微單眼功能相結合,同時在對焦速度與性能表現上又能直逼高階機D4S與D810,
Nikon D750確實是近年來Nikon端出誠意最多的一盤牛肉。

所以,到底誰適合入手Nikon D750呢?如果你不想要D810的超高畫素,同時也不想按捺於D610的39點自動對焦和高ISO表現,
那麼真的可以考慮購入在各方面均優的Nikon D750,尤其是舊款全幅D700、中階APS-C D7100的用戶,就更該考慮升級一下了。


值得入手重點:
影像畫質表現優異
機身組裝品質佳
重量非常輕盈
高ISO表現優異,最高可用ISO約在3200到6400之間
自動對焦效能反應極為出色
直接內建Wi-Fi無線傳輸
高動態範圍表現佳
內建全新Flat扁平調控檔
動態錄影品質優,可套用設定豐富
Live View自動對焦速度進步
翻轉螢幕實用性高
AWB於人造光源下準確


希望改進項目:
EFFECTS特效模式無法自由調整各項參數
Live View即時預覽模式較為耗電
自動對焦點分佈太過於集中
翻轉螢幕角度可再多些變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1: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D750實拍照片Part II

01 (113).jpg

01 (114).jpg

01 (115).jpg

01 (116).jpg

01 (117).jpg

01 (118).jpg

01 (119).jpg

01 (120).jpg

01 (121).jpg

01 (122).jpg

01 (123).jpg

01 (124).jpg

01 (125).jpg

01 (126).jpg

01 (127).jpg

01 (128).jpg

01 (129).jpg

01 (130).jpg

01 (131).jpg

01 (132).jpg

01 (133).jpg

01 (134).jpg

01 (135).jpg

01 (136).jpg

01 (137).jpg

01 (138).jpg

01 (139).jpg

01 (14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1: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9-26 11:16:26 | 顯示全部樓層
女毛好鬼正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9-26 12:33: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左反芒就唔駛擔凳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9-26 12:34:27 | 顯示全部樓層

成個男人樣都話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12:45:23 | 顯示全部樓層
柒喜 發表於 2014-9-26 12:34
成個男人樣都話正

企可能中2男人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9-26 13: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呢部機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9 13: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