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49|回覆: 18

[相機 / 配件推介] 轉載:Nikon D750 + 超廣角大光圈定焦鏡 AF-S NIKKOR 20mm f/1.8G ED 試用分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10-9 10:2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轉載:Nikon D750 + 超廣角大光圈定焦鏡 AF-S NIKKOR 20mm f/1.8G ED 試用分享

01 (1).jpg

上個月跟Nikon不僅發表了最新款的全片幅單眼相機D750,
同時出現的還有超廣角大光圈定焦鏡AF-S NIKKOR 20mm f/1.8G ED以及Nikon Speedlight SB-500閃光燈,
但由於國祥手上的SB-500還不是正式版,所以小編在這篇文章中還是以AF-S NIKKOR 20mm f/1.8G ED的介紹及測試為主。
說起N家20mm這個焦段的定焦鏡頭,過去曾有Ai Nikkor 20mm f/2.8S這顆手動鏡頭打響20mm的名號,
後來於1994年推出支援機身馬達軀動自動對焦的Ai AF Nikkor 20mm f/2.8D,距今正好已達20年的時間,
而原廠也選在此時宣布鏡頭的改款,不僅光圈放大了1又1/3級同時還加入四枚特殊鏡片並以奈米鍍膜處理,
繼28mm、35mm、50mm、85mm之後,Nikon用戶又多了一款f/1.8大光圈的定焦鏡可選擇,
而且20mm超廣角的透視感無可取代,這也是為什麼這顆鏡頭發表後在網路上也出現不少的討論,
緊接著就讓我們進入本文看看AF-S NIKKOR 20mm f/1.8G ED各方面的表現吧!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32:11 | 顯示全部樓層
☆ Nikon D750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拍攝樣本A

01 (2).jpg

01 (3).jpg

01 (4).jpg

01 (5).jpg

01 (6).jpg

01 (7).jpg

01 (8).jpg

01 (9).jpg

01 (10).jpg

01 (11).jpg

01 (12).jpg

01 (13).jpg

01 (14).jpg

01 (15).jpg

01 (16).jpg

01 (17).jpg

01 (18).jpg

01 (19).jpg

01 (20).jpg

01 (21).jpg

01 (22).jpg

01 (23).jpg

01 (24).jpg

01 (25).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36:08 | 顯示全部樓層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鏡身介紹

01 (26).jpg
AF-S NIKKOR 20mm f/1.8G ED鏡身的質感跟AF-S NIKKOR 35mm f/1.8G ED十分接近,
相信這也是為了降低成本與減輕重量,鏡頭尺寸為82.5 x 80.5(mm),
355公克的重量跟AF-S NIKKOR 28mm f/1.8G差不多,但若是跟自家的超廣角變焦鏡(14-24mm、17-35mm)相比的話,
妳一定會愛上這顆鏡頭輕便的特性,且重點是AF-S NIKKOR 20mm f/1.8G ED還擁有f/1.8的大光圈可以靈活運用,
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01 (27).jpg
適中的體積與重量,一手就可以輕鬆掌握,鏡身上橡膠對焦環的接觸面積也夠寬,
幾乎半截大拇指都可以順利碰觸同時操作,手動對焦時的手感也相當明確。

01 (28).jpg
超廣角鏡頭通常都與大口徑脫不了關係,AF-S NIKKOR 20mm f/1.8G ED的口徑為77mm,
另外鏡頭蓋也沿用傳統的內夾式設計。

01 (29).jpg
超廣角鏡頭都有鏡頭外凸的特性,如果各位有看過魚眼鏡頭外觀的話,那麼一定對它外凸的前玉印象深刻,
也因為如此魚眼鏡頭幾乎都無法外接濾鏡,而且鏡頭蓋的設計也比較特別,
但好在AF-S NIKKOR 20mm f/1.8G ED的超廣角也只有20mm,前玉外凸的程度尚在合理範圍內,
也就是說這顆鏡頭在裝上保護鏡或偏光鏡時並不會帶來任何影響,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前玉外圍的消光螺紋,
就如同遮光罩內圈的設計一般,可以有效抵銷不必要的光線進入。
(ps.隨鏡會附上原廠蓮花型遮光罩HB-72,可惜這次沒有同時借到,
所以少了外觀照可以介紹,請見諒。)


01 (30).jpg
AF-S NIKKOR 20mm f/1.8G ED這20mm的焦段稱之為超廣角我想應該不算過份,以我自己的標準來看28mm只是小廣角,
但若是24mm以下的我一律稱之為「超廣角鏡頭」,而這顆鏡頭若是用到DX機身上,等效焦長就會自動乘上1.5倍來到30mm,
作為一機一鏡使用的話倒也挺合適的,因為可以省去手動控制廣角變形的時間,也可以不必擔心邊緣畫質衰退的問題,
因為通通自動被裁掉了,但就是無法享受超廣角的張力。AF-S NIKKOR 20mm f/1.8G ED由11群13枚的鏡片組成,
內含兩枚ED超低色散鏡片、兩枚非球面鏡片。近年Nikon多款新鏡頭都選擇在鏡片上加入奈米結晶塗層這項技術,
AF-S NIKKOR 20mm f/1.8G ED自然也不例外囉!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反射,
藉此減少炫光及鬼影出現的機率,同時也可以提昇畫質。

01 (31).jpg
這顆鏡頭與今年初曾介紹過的AF-S NIKKOR 35mm f/1.8G ED有許多相似之處,只不過AF-S NIKKOR 20mm f/1.8G ED的光學用料更出色,
同樣擁有f/1.8的光圈值且由七枚光圈葉片組成,縮光圈夜拍時最多可以得到14道的放射狀星芒。

01 (32).jpg
1994年問世的Ai AF Nikkor 20mm f/2.8D最近對焦距離為25公分,放大倍率
僅有0.12倍,幾乎可以說是沒什麼近拍能力可言,但本篇的主角AF-S NIKKOR 20mm f/1.8G ED最近對焦距離提升到了20公分,
放大倍率也因此進步到0.23倍,生活記錄時用來拍拍食物或花朵都還挺夠用的,以下有三張實拍範例給各位參考。

01 (33).jpg
20公分近拍範例A:f/2.5、1/125s、ISO 160、20mm。

01 (34).jpg
20公分近拍範例B:f/1.8、1/125s、ISO 220、20mm。

01 (35).jpg
20公分近拍範例C:f/2、1/125s、ISO 360、20mm。

01 (36).jpg
內建了實用的M/A與M的切換鍵,M/A在半按快門合焦完成後食指不要離開快門鈕,
接著就可以轉動對焦環來決定你想要的合焦區域,若是想要切換自動或手動對焦的話,
也可以從機身直接設定,但只限D7100等級以上的機種。

01 (37).jpg
我知道很多人對產地都有莫名的堅持,但說實話這並不會影響光學表現,以現在的技術來看組裝品質也不會是問題,
單純就是心魔作祟罷了,不過MADE IN CHINA卻能藉此壓低售價的話,我個人倒是樂意接受。
AF-S NIKKOR 20mm f/1.8G ED在鏡身的另一面也特別寫上了鏡頭的完整規格,
接下來就讓小編一一的為各位做介紹吧!

「Nano Crystal Coat」指的就是奈米結晶塗層技術,主要就是減少耀光情形。
「SWM」代表超音波對焦馬達,賦予鏡頭快速且寧靜的完成對焦動作
「RF」是Rear Focusing的縮寫,指的是「後組對焦技術」,利用後組鏡片較小且易於驅動的優勢來提升對焦速度,因此也不易刮傷後鏡片。
「ED」ED超低色散的加入,目的當然就是用來抑制色差的產生,比較常見的色差現象則為紫邊。
「Aspherical」指的是鏡頭內含至少一片以上的非球面鏡片,而非球面鏡片的用意就是改善像差及變形。
「Φ77」代表的則是鏡頭口徑,這樣在買濾鏡時就不會搞錯啦!



01 (38).jpg
鏡後端使用的也是金屬接環,同時設有橡膠圈,照理來說在該處應該具備基本的防塵、防滴能力。

01 (39).jpg
而這次跟AF-S NIKKOR 20mm f/1.8G ED搭檔的當然是上市不到一個月D750囉!
因為D750不僅僅是N家最新款的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同時它還兼具體積與重量上的優勢,
除此之外各方面均衡的表現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在茫茫機海中D750似乎還找不到同級對手可以較量,
這也讓我更期待Canon或Sony會端出什麼好料。

01 (40).jpg
AF-S NIKKOR 20mm f/1.8G ED適中的鏡身尺寸,加上握把超深的D750,就算沒有搭配手腕帶或背帶使用,
單手操作起來也絲毫不會感到費力,這點各位可以放心。再來就要正式進入光學測試的項目囉,
對這顆新鏡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38:18 | 顯示全部樓層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變形測試

其實有不少35mm的鏡頭也會有輕微的廣角變形出現,更何況是24mm以下的鏡頭?!
但這並不定是正確的觀念,端看光學用料的好壞才是重點,就像是AF-S NIKKOR 20mm f/1.8G ED擁有兩枚非球面鏡片,
那麼廣角變形的抑制能力應該就不難想像了,但光靠想像是說服不了人的...還是往下看看實拍範例吧!


01 (41).jpg
自動變形控制OFF:Nikon數位單眼相機均內建變形控制這項功能,簡單的說就是數位修正,
上圖是該功能關閉時所拍攝的測試照,邊角多多少少還是看得出來有輕微的桶狀變形,
但以這樣的表現來說已經是非常出色了,可別忘了!這是一顆20mm的超廣角鏡頭唷。

01 (42).jpg
自動變形控制ON:再來將變形控制打開後,邊緣的桶狀變形立即獲得了明顯改善,
也因為這功能非常的實用,所以我除了在測試光學表現時會視情況關閉之外,
其餘時間都是選擇ON來拍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39:30 | 顯示全部樓層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畫質測試

測試過程全程上腳架,預先以即時取景的對比式對焦進行合焦動作,接著再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來固定對焦距離,
設定倒數兩秒自拍來釋放快門,目的就是避免機身受到微震而影響畫質,選單內建的邊暈控制和自動變形控制也全程關閉,
基本上能控制的變因都預防了。因為開放光圈f/1.8的緣故,大白天加上陽光露臉就算感光度降到ISO 50,
快門拉到最高1/4000秒還是會有過曝的可能,所以我只能選在短暫的陰天時間趕緊完成畫質的測試,
測試時Picture Control設為標準,感光度固定在ISO 200,以下就是各級光圈的表現,請各位參考。


01 (43).jpg
其實從上面的表現來看,應該不難察覺到AF-S NIKKOR 20mm f/1.8G ED那出色的畫質吧?!
在開放光圈f/1.8的時候會有一點點軟,不過還是稱得上工作光圈,但要注意的就是邊緣失光的問題,
這也會導致邊緣畫質看起來比較軟。總結來說這顆鏡頭從f/2.5開始的畫質就很銳利,
直到f/10都還是維持相當的水準,但是從f/14到f/16就看得出來畫質有下降的趨勢,
整體看來f/16的畫質應該最軟,若不是為了景深需要的話,不建議將光圈縮到最小,
可以改用快門或感光度來控制進光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40:30 | 顯示全部樓層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邊緣失光測試

大光圈或是超廣角鏡頭或多或少都會有邊緣失光的情形出現,這時候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縮光圈」,
但是縮光圈之後就會失去「大光圈/淺景深」的優勢,這時就可以將機身內建的「邊暈控制」開啟,
但為了挑戰鏡頭自身的光學表現,以下測試當然要把「邊暈控制」給關閉囉,以下就是測試的結果。


01 (44).jpg
當光圈縮到f/3.5開始,邊角失光的情形似乎就消失了,但這樣也等同縮了兩級光圈,這對景深的影響可不小,
尤其是喜好「淺景深」的相機玩家來說,所以我還是會建議開啟「邊暈控制」這功能,
如此一來可以省去不少麻煩,對畫質本身也不會有影響。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各級光圈的星芒測試

超廣角鏡頭一直是風景攝影的首選,因為氣勢很容易就被展現出來,有別於肉眼所能看見的視角,
只要控制得宜很容易就可以拍到討喜的畫面,另外夜景也是超廣角鏡頭適合表現的題材之一,
因為可以藉著星芒來增加畫面的豐富度,這也是多數消費型相機所辦不到的,
就算可以拍出星芒也不會那麼討喜。


01 (45).jpg
從上面的比較圖來看,從f/5開始光線就出現了明顯放射狀的光芒,到f/7.1應該就可以被定調為「星芒」了。
這裡再跟各位分享一下要如何得知自己鏡頭會出現幾道星芒,其實只要知道光圈葉片有幾枚就可以了,
光圈葉片若為單數x2就等於星芒的數量,光圈葉片若為雙數的話,葉片數量就等於星芒數量,
以AF-S NIKKOR 20mm f/1.8G ED為例它有七枚光圈葉片,乘上2就等於14道星芒。
圖中的星芒乍看之下好像有分叉的情況出現,但推測應該是光源所造成的影響,
因為畫面中其實它的星芒並沒有同樣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原圖來檢視。


01 (46).jpg
從過去測試N家鏡頭的經驗來說,有無「奈米結晶塗層」技術的加持,絕對是影響「抗耀光」表現的關鍵,
光圈全開的時候以逆光拍攝會有輕微白翳的情形出現,但就算光圈縮至f/16也看不到有耀光、或是光斑的產生,
但這並不代表AF-S NIKKOR 20mm f/1.8G ED擁有完美無缺的抗耀光性,這只不容易被表現出來而已,
因為在我拍照取材期間,還是有不少張照片有拍到明顯的光斑與鬼影,且都不是在最小光圈的工作狀態下,
只能說AF-S NIKKOR 20mm f/1.8G ED的抗耀光表現很不錯,但還是會有意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43:06 | 顯示全部樓層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各級光圈的色散抑制能力

大光圈鏡頭常常伴隨著色散的產生,最常見到的見屬於「紫邊」現象了,相機及鏡頭廠為了抑制色散情形,
多數會選擇加入低色散鏡片來校正,通常這類特殊鏡片數量的多寡也決定了成像結果,
以AF-S NIKKOR 20mm f/1.8G ED為例它就加入了兩枚ED超低色散鏡片,
以下我們可以看看各級光圈的色散情形。


01 (47).jpg
光圈全開時可以看到焦內出現的的紫邊,與焦外產生的綠色色散情形,當光圈收一級來到f/2.5時可發現立即的改善,
當光圈收到f/3.5時色散情形可說是完全修正了;色散大多出現在明暗反差較大的場景,其中逆光拍攝最常出現,
建議可以拍RAW檔之後再套用軟體來修正這些光學瑕疵。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44:51 | 顯示全部樓層
☆ Nikon D750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影片實拍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縮時攝影。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來聽聽BMW M4澎湃的引擎聲浪吧!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馬岡漁港。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驕傲的街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47:27 | 顯示全部樓層
☆ Nikon D750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最後除了跟各位分享我對AF-S NIKKOR 20mm f/1.8G ED這顆鏡頭的看法之外,
同時也想大家分享一下這次搭配Nikon D750使用的心得,因為上次摸到D750的時候是上市記者會,
把玩的時間並不長也沒有機會真正測試到人像的部分,
好在後續還有AF-S NIKKOR 20mm f/1.8G ED這顆新鏡頭可以搭配使用,不然還真沒有時間試試D750的性能。
這次D750搭配AF-S NIKKOR 20mm f/1.8G ED這顆超廣角大光圈鏡頭拍攝的題材還挺豐富的,
有人、有車、有景、也有一般的小品紀錄,而使用超廣角鏡頭在拍攝時,我最重視的就是構圖平衡與否,
再來就是變形控制的純熟度,最保險的方式想必就是把主題放在正中央,
但看久了難免會顯得呆板、無趣,可以利用畫面中的點、線、面引導觀者的視覺動向,
又或是採俯拍或仰拍的角度來避開廣角變形,但最重要的就是拍攝人像時,
不要讓人臉或手臂太靠近邊緣,尤其是拍攝另一半的時候XD。


01 (48).jpg 01 (49).jpg
以上是我這次在拍攝人像時所使用的風格設定以及白平衡設定,Picture Control方面還是選擇人像模式,
而且我降低了一格清晰度且提高一格對比度,白平衡維持「標準自動」但有手動偏移B1.5,
另外拍攝時我會選用全手動曝光:快門固定在1/125s、光圈在f/1.8~2.5之間遊走、感光度設為自動、
曝光補償維持+0.3~0.7 EV,而且我將這樣的設定儲存在U2,方便隨時拍攝人像。

01 (50).jpg
f/1.8、1/320s、ISO 180、20mm。
或許會有讀者覺得這張照片偏軟,但各位要注意當下我是用f/1.8開放光圈拍攝,
另外為了讓膚質看起來漂亮我選用了人像模式並且還降低了清晰度,對焦位置在江滴滴的左眼,
如果光圈試著縮到f/2.2以後畫質會銳利許多,本篇實拍照皆是機身直出的JPG檔,
有興趣可以點擊縮圖來檢視原始檔案。


01 (51).jpg
f/16、1/40s、ISO 200、20mm。
D750的對焦性能一直是我很想測試的項目,原廠表示是由D810對焦系統修改而來的,
車迷們應該都知道上面這台是什麼車吧!沒錯~它就是擁有431匹馬力的BMW M4 Coupe,
直列六缸的排氣聲浪讓小編念念不忘,這天有幸一起來拍攝BMW M4 Coupe,
因為是跟車拍攝的緣故速度大概都保持在50KM左右,這時我將對焦模式切到AF-C,
開啟動態區域AF(9點)並對準車牌拍攝,各位點擊大圖可以看看拍攝的成果,
以每秒6.5張的連拍速度來說,至少有3~4張會中,命中的機率還不低。


01 (52).jpg
f/2.8、1/250s、ISO 100、20mm。
因為翻轉螢幕的加入,讓我在低角度拍攝時比過去要來的輕鬆,本篇這幾隻貓咪當下我大概拍了有一百張照片,
因為很多情況都是單手伸出去,開啟Live View然後設定連拍拼命打,
不然稍微有移動這幾隻小貓咪就會有警覺準備落跑,這是翻轉螢幕最好用的地方,
而且取景的角度也比較不會受到限制。


01 (53).jpg
超廣角的張力配上f/1.8大光圈可輕易達到的淺景深,這樣的組合在不論是在N家或是其它鏡頭廠都非常的少見,
印象Sigma過去有出過類似的鏡頭,到似乎沒有原廠鏡受歡迎,在畫質方面只要開標準風格或鮮豔風格都會有不錯的銳利度,
縮光圈之後就更明顯了,但建議可以少用f/16來拍攝,因為畫質衰退比較明顯。抗耀光能力算是非常的出色,
但因為這次測試都沒裝遮光罩,所以某些測試照還是看得到耀光的情形出現,只是不容易被察覺到;
散色的抑制能力也是這顆鏡頭的強項,縮一級光圈就能夠有明顯的改善;最後就是廣角變形的控制能力,
將機身的「自動變形控制」關閉還能有那樣的表現實在是很厲害,別忘了...這是一顆20mm的鏡頭唷!
以下還有更多的實拍範例,請各位笑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49:59 | 顯示全部樓層
☆ Nikon D750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拍攝樣本B

01 (54).jpg

01 (55).jpg

01 (56).jpg

01 (57).jpg

01 (58).jpg

01 (59).jpg

01 (60).jpg

01 (61).jpg

01 (62).jpg

01 (63).jpg

01 (64).jpg

01 (65).jpg

01 (66).jpg

01 (67).jpg

01 (68).jpg

01 (69).jpg

01 (70).jpg

01 (71).jpg

01 (72).jpg

01 (73).jpg

01 (74).jpg

01 (75).jpg

01 (76).jpg

01 (77).jpg

01 (78).jpg

01 (79).jpg

01 (80).jpg

01 (81).jpg

01 (82).jpg

01 (83).jpg

01 (84).jpg

01 (85).jpg

01 (86).jpg

01 (87).jpg

01 (88).jpg

01 (89).jpg

01 (90).jpg

01 (91).jpg

01 (92).jpg

01 (93).jpg

01 (94).jpg

01 (95).jpg

01 (96).jpg

01 (97).jpg

01 (98).jpg

01 (9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4-10-9 10:5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9 11:04:14 | 顯示全部樓層
效果好正, 5 G 幾多 $ 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10 00:08:22 | 顯示全部樓層
Nikon 既機一向都有水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10 00:52:24 | 顯示全部樓層
好鬼想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10 02:43:06 | 顯示全部樓層
kaka1228 發表於 2014-10-9 10:49
☆ Nikon D750 + AF-S NIKKOR 20mm f/1.8G ED‧拍攝樣本B

本身擁有Canon的器材,希望Canon也多出一些Full Frame相機,等大眾多一些選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10 04:50:52 | 顯示全部樓層
質素不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10 08:09:06 | 顯示全部樓層
1.8 唔啱乃,買 1.4 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4-10-21 15: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似乎沒出現很誇張的變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6 05: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