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877|回覆: 81

[喇叭] [轉載] : 再創音響重播之巔峰 – YAMAHA NS-5000旗艦喇叭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1-27 19:26: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hkwatcher 於 2016-11-27 18:38 編輯

[轉載] : 再創音響重播之巔峰 – YAMAHA NS-5000 旗艦喇叭


0.jpg


雖然兩聲道High End音響市場的規模無法跟以前相比,但近來卻有不少音響大廠又開始重回這個市場,陸續推出兩聲道音響的產品,感覺氣氛又活絡了起來,YAMAHA則是這波熱潮的領頭羊,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推出全新的High End擴大機與CD唱盤,市場的反應也相當的好。又,雖然我已玩音響20多年,可算是資深玩家了,但仍未經歷過YAMAHA早期兩聲道音響的黃金年代,YAMAHA傳奇經典的監聽喇叭NS-1000M甚至還比我早”問市”,因此可說我對YAMAHA的兩聲道音響完全沒有概念,我無法講古,也不想講古,且就讓我從這次評測的器材正式開始認識YAMAHA音響!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35 | 顯示全部樓層
不來則已,一來就是整套YAMAHA的旗艦全上,體內的發燒血液整個燃燒了起來,包括NS-5000 x2、專用腳架SPS-5000 x2、旗艦綜合擴大機A-S3000與旗艦CD唱盤CD-S3000。

1.jpg


NS-5000雖然規格上是”書架”,但可是超級大的書架,兩個大箱。


2.jpg


箱體上有標示開箱的步驟,相當貼心,使用正確的開箱方法不僅安全,也省事許多。


3.jpg


喇叭是有分左右的,請注意圖片上單體的位置,可不要擺錯了,目前顏色應該只有黑色鋼烤Piano Black。

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3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漂亮的鋼烤,不愧是YAMAHA,其最有名的產品之一就是鋼琴了,NS-5000採用自家最高等級平台鋼琴的烤漆,難怪質感這麼高級漂亮。箱體採用日本製的層積膠合板,原料為產自北海道的白樺木,前面板厚達 29.5mm,其他五面厚度20mm。

5.jpg


SPS-5000專用腳架開箱。


6.jpg


SPS-5000的包裝一樣有標示著開箱步驟,相當簡單,不像一般腳架要自己組合,SPS-5000已經是組裝好的,直接從箱子取出就可。

7.jpg


腳架的結構設計也很特別,採用四個實心鋁製角柱,腳柱平滑彎曲的表面並以42°角擺設,將共振反射等干擾降到最低,原廠經過相當用心的設計,上方承板四邊有金屬墊片。

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37 | 顯示全部樓層
SPS-5000化散駐波與反射的效果影片說明。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腳柱具有聲弧的曲線設計。


10.jpg


角錐頂端是圓弧的,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設計,可避免尖錐刺傷地板的問題,角錐高低可調,用以調整水平。

11.jpg


將喇叭放在腳架上的圖示步驟,最好有兩個人比較安全。


1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38 | 顯示全部樓層
位於腳架中央有個螺絲,用來跟喇叭結合固定的。


13.jpg


合體完成,Perfect! NS-5000跟當年的NS-1000M造型可說是孿生兄弟。


14.jpg


NS-5000的配件盒。


15.jpg


原來是單體的金屬網罩,採用磁吸式設計,高、中、低音個別獨立。


16.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39 | 顯示全部樓層
就連網罩的作工一點也不馬虎,相當細膩。


17.jpg


將網罩放上,也相當正點,別有一翻味道。


18.jpg


喇叭背面,反射孔有附上吸音棉,用家可視情況使用調整聲音。螺旋低音反射孔(Twisted Flare Port)設計相當特別,對聲波的打散有正面的助益,得到更清楚、正確與下潛的低頻。

19.jpg


螺旋低音反射孔(Twisted Flare Port)的效果影片說明。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兩段式的吸音棉,給用家很大的調音彈性。


21.jpg


自家製的高級黃銅鍍金喇叭端子。


22.jpg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整套YAMAHA旗艦系統裝好了。


23.jpg


YAMAHA A-S3000旗艦綜合擴大機,採用復古的大型機械式的輸出指示表頭與旋鈕,兩旁的原木飾板,完全緊緊抓住了發燒友的心,高鋼性的結構與大型環型變壓器的採用使得其重達24.6kg。A-S3000線路為前級、後級獨立、左右聲道平衡架構,每聲道輸出170W(4歐姆),其還有高、中、低頻段的EQ可調,並內建高品質的MC、MM唱頭放大,可說早期擴大機的功能都完全保留了下來。

24.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41 | 顯示全部樓層
YAMAHA CD-S3000旗艦SACD/CD唱盤,採用高剛性鋁製CD承盤,數位、類比各有一顆環型變壓器獨立供電,解碼晶片為32Bit的ES9018,具有平衡與RCA類比輸出各一組,內建USB DAC。CD-S3000讓我很感興趣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LAYER”,當播放Hybrid SACD/CD光碟時,可選擇要播放SACD層或是CD層,用家可以直接比較兩種格式的聲音差異,另一個功能是PURE DIRECT,若使用類比輸出時,可以將所有數位輸出線路關掉,以得到更純淨的聲音。紮實的用料也讓CD-S3000重達19.2kg。

25.jpg


讓我再將焦點放回今次評測的主角NS-5000身上,NS-5000外表雖然似乎看起來跟一般喇叭並無不同,但事實上正是大大相反,其採用多項的專利技術與材料,讓我來為大家逐一解說。

26.jpg


新素材ZYLON的使用與Monel合金塗層
單體振膜的材質各家有各家的理論與選擇,在NS-5000上的三顆單體:JA-05K6  (1-1/4”) 半球形高音單體、JA-08B5  (3-1/4”) 半球形中音單體及JA-3132 (12”)低音單體,一致性採用了新素材ZYLON。ZYLON是一種超高強度的合成纖維,其擁有金屬振膜的強度高、速度快的優點,但卻沒有其生冷尖銳的特性缺點。也因為ZYLON優異的頻寬特性,三顆單體的振膜能使用相同的材質,得到更為一致的聲音特性展現,這樣的一致性是採用多種材質振膜單體的喇叭上無法呈現的。在振膜表面YAMAHA工程師還施以Monel 塗層(鎳合金63%, Cu 30%),除了有讓聲音上更好的理由外,還能防止ZYLON被紫外線照射所劣化。

JA-08B5算是很少見,有這麼大的半球形中音單體,ZYLON的強度由此可見一般。

27.jpg


12″ 的JA-3132低音單體,非常堅固的單體架構與搭載強力的磁鐵,且不需要有防塵蓋的設計。


2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42 | 顯示全部樓層
R.S.Chamber 共振抑制室
傳統喇叭的設計都是透過內部吸音材料來吸收喇叭多餘的共振干擾,但YAMAHA工程師為了保留更多的原始能量,去除吸音材料產生的頻率失真問題,使用許多獨創的設計達到消除共振相同的效果,R.S.(Resonance Suppression) Chamber就是其中之一。透過在高音、中音單體使用精密計算測量後的導管,將單體所產生的能量能均勻的化解分散,頻率特性也得以完整保留,對振膜的干擾也降到最低,得到更完整的訊息呈現。

29.jpg


有關R.S.Chamber的效果可觀看這個影片。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Acoustic Absorber 特殊調音器
這項技術與R.S.Chamber的概念相當類似,透過特殊導管的安置來化減共振,減少吸音材料的使用,R.S.Chamber是安置在單體後,Acoustic Absorber則是安裝在箱體中化減箱體內部的共振與駐波,每個箱體安裝了兩根,大小略有不同,對應不同的頻率。

3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watcher 於 2016-11-27 19:10 編輯

有關Acoustic Absorber的效果可觀看這個影片。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先進的箱體結構強化
在NS-5000箱體內部有許多強化結構的支柱,這些支柱的擺放位置可不是隨便決定的,而是YAMAHA工程師透過雷射掃描測量與先進的FEM(有限元素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分析後才定案的。

33.jpg


箱體強化的效果影片說明。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高品質的分音線路
NS-5000的所有單體都為正相設定,使用高品質的零件,如德國Mundorf MCap SUPREME EVO鋁箔油浸電容、MResist SUPREME電阻及重達1.6kg的低音線圈。分音器採用雙邊印刷的線路板,使用厚度高達 140 μ的銅質線路,並以最短的路徑設計以求訊號損失最低。內部配線為PC-Triple C「Pure Copper-Continuous Crystal Constructions(高純度連續結晶無酸素銅)」導体,這是古河電工PCOCC(Pure Cupper Ohno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宣佈停產後,FCM隨後發表的產品,其純度高達99.996%、。

35.jpg


猶如重回現場般的感受
播放,雖然這是一張超過50年以上的老錄音,但經過現代科技重新製作後於2010年發行,將老錄音中的噪訊處理得相當乾淨,能夠很直接不受干擾地聆聽這位史上最成功的非裔美國藍調歌手之一的Belafonte表演。畢竟是1958年的錄音,並不如現代錄音那樣地清澈完美,但是氛圍卻十分地棒。Yamaha這對旗艦兩聲道喇叭NS-5000播起來人聲具有點厚度,細節很清楚,音像大小非常適中,穿透力很直接。在專輯中大多曲目內,鋼琴、爵士鼓、吉他的伴奏都如背景聲一般存在,雖然音量上較為微弱,但是絕對能將強弱起伏聽得一清二楚,與人聲的比例讓樂曲聽起來非常迷人,而且在音場的營造上也非常好。

36.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watcher 於 2016-11-27 19:17 編輯

傳真、傳神、有韻味
播放香港清新女歌手歌莉雅的,解析比起更清晰,也更充分顯出吉他撥弦的亮度和透度,這套系統在人聲的音色上並非甜美討喜路線,有一點中性監聽的味道,但是卻絲毫沒有監聽喇叭的無聊感。聲底厚度適中,音色一致,中高頻段清晰乾淨,不會過度刻劃線條,音場的定位和分離度非常明確,感覺越複雜的歌曲會更顯出Yamaha NS-5000的能力。

37.jpg


樂感靈活豐富,場面闊大清晰
播放由Steinway & Sons發行,Andrew Rangell演奏的蕭邦鋼琴曲集,樂感靈活豐富,場面闊大清晰,Yamaha不愧同樣是製作鋼琴的好手,詮釋鋼琴類的演奏時非常優異,既真且饒富音樂性,史坦威琴的權威感和重量感一覽無遺。Andrew Rangell演奏靈活感非常鮮明,輕重以及節奏豐富,也多虧了優異的音響系統,將演奏者的特色很輕鬆愉快地展現出來。

38.jpg


只有過癮,鼓聲低沉地席捲整個空間
播放,其中第九首的神鬼奇航配樂的”Wheel of Fortune”可以很清楚得知系統對於大場面形塑能力,播的好可以將電影壯闊氣勢呈現出來,播得不好會有小家子氣的擁擠。NS-5000擁有30cm的大尺寸低音單體,箱體容積也不小,對於這類型音樂的播放大有助益,大尺寸低音單體能推動的空氣量能並非是使用多個小尺寸低音單體能比擬,聲音特性會相當不同,空氣的澎派感是難以取代的,也許這對小空間來說會有點為難,但在MY-HiEND的空間中,只有過癮。我在播放時同樣嘗試對低音反射孔中的吸音棉動手動腳,不使用吸音棉帶來的場面壯闊度相當驚人,鼓聲低沉地席捲整個空間。

39.jpg


吸音棉的影響不可乎略
播放歌曲時我同樣不斷更動吸音棉,我發現會影響到中音頻段包含人聲,起初令我有些困惑,但後來看了資料發現NS-5000的低音音路相當特別,低音單體負責的頻段達到了750Hz,通常喇叭很少會設計低音單體工作範圍達到這麼高的頻段,因此吸音棉的改變會影響大多數的聲音,必須特別注意。吸音棉可以有三種狀態不同調整,第一是不使用吸音棉,第二是完全塞住,第三是將兩件式,的吸音棉拿掉中心,只使用外圈,可以搭配不同空間使用,我多次嘗試不同用法,在MY-HiEND的空間中,以第三種只使用外圈的表,現最好,靈活性和開闊感較佳,也不會有過多的低頻能量。

40.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26:45 | 顯示全部樓層
再創High End音響工藝技術之高峰
這次評測YAMAHA的旗艦系統,讓我有非常深的感受與感動,身為High End音響評論員這麼多年來,見識過的頂級系統自然不算少,這套系統雖然以價格來說,比起許多品牌還排不上邊,但其工藝、技術與聲音絕對有資格列入當今頂級系統之林,在NS-5000身上讓我感受到一種古今往來的傳承精神,過去YAMAHA的High End音響黃金時代我未能參與,但這次幸運地是,我未有錯過!

41.jpg


YAMAHA NS-5000 旗艦喇叭
三音路低音反射式
頻率響應: 26 Hz-40 kHz (-10dB), -100 kHz (-30dB)
正常輸入功率: 200 W
最大輸入功率: 600 W
效率: 88 dB / 2.83 V/1 m
分頻點: 750 Hz / 4.5 kHz
阻抗: 6 ohms (minimum 3.5 ohms)
尺寸: (W x H x D) 395 x 690 x 381 cm (with speaker terminals)
重量: 35.0 kg
台灣售價: NT$ 56萬一對 (原廠也提供特製腳架,一個NT$20,000元。)

0.jpg


0.gif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40:01 | 顯示全部樓層


Yamaha NS 1000 相當巧聲, 昂貴..印像深刻..
小弟亦用過佢當年旗艦前級C2A, 很好..亦巧Q貴..
三十多年前是也媽雞Hi End黃金年代, 學生的禾有幸聽唔小, 一切由B2 VFET Amp 開始, 因小弟擁有佢對手, Sony VFET Amp..全世界就得呢兩隻型號
禾一般對日本音響矛乜性趣, 山葉旗艦可能會另眼相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47:56 | 顯示全部樓層
你去外國買套靚喇叭返嚟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48:08 | 顯示全部樓層
重量级 size, 重量级質量, 當然係重量级價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49:35 | 顯示全部樓層
auraheart 發表於 2016-11-27 19:40
Yamaha NS 1000 相當巧聲, 昂貴..印像深刻..
小弟亦用過佢當年旗艦前級, 很好.
禾一般對日本音響矛乜性趣, 山葉旗艦可能會另眼相看.

我就係知你素來對日本牌子音響興趣不大, 所以都考慮了一陣才出帖, 好彩 YAMAHA NS-5000 最後都獲得版主青睞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49:35 | 顯示全部樓層
禾連腳架刀買5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51:26 | 顯示全部樓層
I once owned the tuner, CT 7000.Really good and was rated high in the Absolute Sound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5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有無得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11-27 19:53:16 | 顯示全部樓層
hkwatcher 發表於 2016-11-27 19:49
我就係知你素來對日本牌子音響興趣不大, 所以都考慮了一陣才出帖, 好彩 YAMAHA NS-5000 最後都獲得版主青睞 !


使乜考慮喎, 小弟唔係咁主觀既...
架佬都有巧野, 小弟後備個對單聲道石機後級是日本貨.

Kenwood L-07M-II Power Amplifier.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