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0706|回覆: 1

[轉載] 弟子規易解 - 1

[複製鏈接]
簽到
2
發表於 2007-9-14 04:05:14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轉載] 弟子規易解

弟子規易解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處世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須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懶卸責。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易解】事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中,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親能安睡,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每天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傍晚回家之後,要將今天生活上發生的事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父母放心。出門前,須告訴父母要去那裡,回家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規,作息要保持規律,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心疑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因此而讓父母擔心,更是不孝的行為,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很傷父母的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親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當父母親氣惱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也要一樣孝順,而且還要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遷善,這種孝順的行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婉轉勸諫使他們改過向善,勸
諫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並且和顏悅色。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遇到適當時機,在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加以勸諫。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被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沈重時,更要晝夜服侍,片刻不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時,應真心誠意,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當兄姊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說話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會發生了。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
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應該主動去詢問有什麼可幫忙的,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易解】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
現解:不論騎車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若方便停車,應下車問候,並詢問是否需要搭便車。若長輩要離去,則目視長輩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這是敬老尊賢的表現。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易解】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找尊長時,應快步向前;離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易解】對待叔叔、伯伯等父執輩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弟子規易解(1)
參考資料:
弟子規簡說:明倫出版社。
中文大辭典: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正中書局。
辭海:臺灣中華書局。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簡)製作

[ 本帖最後由 fatkei 於 2007-9-14 04:30 編輯 ]
發表於 2007-9-26 17:03:43 |
老兄有心,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1 22: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