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12|回覆: 7

[技巧探討] 攝影小百科 -- 番版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26 21:06: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偶然在本版發現一些天乙ching的傑作,對初學攝影者
可能有點幫助,但由於原文已鎖,不能浮上來,
只好抄錄一部分,再加link原出處,使大家可以參考.

版主如覺有問題,請修改或栅除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6 21: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攝影小百科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83-1-33.html


焦距 (Focal Length)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515-1-32.html
簡單點來看,數碼相機鏡頭的成像原理等同一片凸透鏡,將自景物反射出來的光線聚焦在感光元件(焦平面)上,成為一個清晰的畫面。不同曲率的凸透鏡,能夠將光線聚焦在不同距離後的焦平面上,而且曲率愈高的凸透鏡,聚焦時所需要的距離也愈短。為統一起建,在物理學原理上,凸透鏡的曲率便以透鏡將自無限遠投射過來的光線聚焦到焦平面時,透鏡與焦平面之間的距離來計算,這個距離便稱為焦距。焦距愈長,曲率便愈低;焦距愈短,曲率便愈高。

數碼相機的鏡頭等同凸透鏡,而且鏡頭在變焦時更相當於改變凸透鏡的曲率,因此變焦鏡頭的實際焦距多數以一個範圍來表示,例如 5.4 - 16.2 mm。利同不同焦距的鏡頭,攝影師可以營造出不同透視感、不同景深的照片。焦距長的鏡頭,攝影角度窄。相反,焦距愈短的鏡頭,角度愈寛。


焦距變換比率 (Focal Length Ratio)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84-1-32.html
現時的數碼單鏡反光相機,多是利用廠商原有的 35mm 單鏡反光相機機身與鏡頭所組成的。由於這些單鏡反光數碼相機 sensor感光晶片的影像面積小於菲林的影像面積(即小於 35mm),所以當同一鏡頭安裝於數碼相機後,就會因為視角變小而變成更長的焦距鏡頭,令原來的鏡頭焦距和視角數值也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因此,相機生產商便通過「焦距變換比率」,讓用家可了解當原有鏡頭安裝在數碼相機之後的實際視角與等效焦距。

焦距變換比率,可以由 sensor 面積與菲林面積的比例來進行計算。舉例說,與 35mm 菲林的成像面積比較起來,當 CCD 的成像面積是 8.4mm x 5.6mm 時,其邊長僅相當於 35mm 菲林的 1/4。因此,50mm 焦距的鏡頭,當安裝在數碼相機上就會變為 200mm 的長焦鏡頭。

以下是焦距變換比率之計算公式:

    菲林邊長 / CCD 邊長 = 焦距變換比率
    鏡頭原焦距 x 焦距變換比率 = 鏡頭於數碼相機上的等效焦距

以變換比率為 1.3 的 Canon EOS 1D 及一枝 17-35mm 的鏡頭為例,鏡頭於數碼相機上的等效焦距將會變為 22.1-45.5mm。

當然,最理想的 sensor 面積,應該與 35mm 傳統相機所產生的影像面積 (36mm x 24mm) 一致。但由於技術與成本上的限制,現時大部分單鏡反光數碼相機的 sensor 影像面積也比 35mm 菲林為小。因此,每部單鏡反光數碼相機也有其特定的焦距換算因數。

現時市場上的機種,焦距換算比率大多介乎 1.5 與 2 之間,而且更愈來愈接近 1。值得一提的是,現時已有full frame 機 sensor 面積與 35mm 菲林相同,亦即焦距換算比率是 1,創新了業界的準標。由此可見,數碼攝影已漸漸向傳統攝影體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6 21:07:22 | 顯示全部樓層
色溫 (Color Temperature)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87-1-33.html
色溫是用來量度光或光源顏色的一種量度單位,單位用 K (Kelvin) 表示。具體點說,是將「理想黑體」不斷加熱,令它發出與光源相同色光時的溫度。

藍色的色溫較高,約為 8000K 至 10000K,被稱為「冷色調」 (Cold tone) ;而黃色的色溫則偏低,約為 2000K 至 3000K,被稱為「暖色調」 (Warm tone)。

以下是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值:
        
光源   色溫(K)
晴朗藍天 10000 – 20000        
藍天白雲 8000 – 10000
陰天 7000
早晨或下午的陽光 4000 – 5000                  
黎明、黃昏 2000 – 3000
電子閃光燈 5500
攝影棚燈 3400
石英燈 3300
鎢絲燈 3200
150W 家用電燈泡 2800
燭光 1930

若拍攝時使用不同的濾鏡,可以調較最終影像的色溫值。另外 ,利用數碼相機內置的白平衡模式 (White balance mode) 或影像編輯軟件,亦可造出不同色溫效果的影像。


色差現象 (Chromatic Aberration)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89-1-33.html
相機鏡頭是用白光來形成影像的,而白光則是由各種不同波長的可見光組合而成。雖然同是電磁波,不過不同波長(顏色)的可見光在穿過玻璃時會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亦有所謂不同的折射率。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只要利用菱鏡便可將白光分解成不同顏色(波長)的光線。

相機鏡頭由玻璃構成,利用折射原理將可見光聚焦而成為影像。光線穿過鏡頭後,有機會出現類似菱鏡的效果,不同波長的光線不能在同一焦點上聚焦,在影像上形成色散,即是所謂的紫邊現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6 21: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最佳光圈值 (Optimum Aperture)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91-1-33.html
指鏡頭在正確對焦的 CCD(或菲林)平面上,能產生最清晰影像的光圈值。以大多數優質鏡頭而言,最佳光圈值是將其最大光圈值縮小一至二級。舉例說,當用一枝最大光圈值為 f/2.8 的鏡頭進行拍攝時,得出的影像質素應以 f/4.0 或 f/5.6 光圈為最佳。

理論上,光圈孔徑愈大,影像質素會愈好,但由於像差會隨著孔徑的增大而急劇增加,使影像質素變差。另外,光圈太小則會產生衍射現象(在數碼攝影中,小光圈更會增加曝光時間,使影像出現雜訊現象)令影像像質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兩種現像出現的平衡點,亦即最大光圈值低一至兩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6 21: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光亮度 (Brighness)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93-1-33.html
光亮度是顏色三大屬性之一,詳細資料亦可參考顏色三大屬性一項。

光亮度也可稱為「明暗度」或「明度」,是用來表示色彩的明暗或深淺差別。

由於光源的強弱不同或色彩所含的黑、白、灰比例不同,令同一色相(Hue)有著深淺之變化。舉例說,粉紅色比深紅色含有較高的白色比例,所以粉紅色便有著較高的光亮度。

另外,即使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同色相間也會存在著明暗差別。以下是不同色相間之光亮度比較,數值愈高,明度便愈高。

色相    紅      黃紅     黃      黃綠     綠     藍綠      藍     藍紫     紫     紫紅
明度     4       6         8          7       5       5         4        3        4       4


飽和度 (Saturation)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499-1-33.html
飽和度是顏色三大屬性之一。

飽和度亦稱純度,其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或色彩中含單色成分的多少,所以作為色彩感覺強弱的指標


色相 (Hue)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500-1-33.html
色相是顏色三大屬性之一。根據國際標準,色相的定義是:表示紅、黃、綠、藍、紫等顏色的特性。


顏色三大屬性 (3 Color Attributes)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506-1-33.html
光亮度、色相及飽和度是顏色科學中的三大屬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6 21:09:06 | 顯示全部樓層
眩光 (Flare)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509-1-33.html
亦稱為「鬼影」。是在相機和其他光學儀器內,由於鏡片表面、鏡筒內壁或機械零件表面反射而產生的非成像光線。

而射入 CCD(或傳統相機的菲林)的眩光,會令影像全部或局部亮度增加,反差度降低,而產生灰霧,使畫面變得平淡而欠缺質感。有時更會發生二次或多次反射,使影像變得更加模糊。

值得注意的,當在背光的環境下拍攝時,由於有很大部分的光線會直接射進鏡頭內,眩光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桶狀變形 (Barrel Distortion)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510-1-33.html
亦可稱為負變形(Negative distortion),是一種成像缺陷。桶狀變形的影像,像點會隨著與中心點距離之增大而移位。令影像中的「直線」中段向外彎曲,兩端則向中心彎曲,變成「曲線」。所以,方形物體的影像會變成四角向內收縮,邊線中段則向外凸出,好像一個木桶。因此,被稱為桶狀變形。

通常,隨著鏡頭視角的擴大(亦即焦距的縮短),桶狀變形會來得愈來愈嚴重。具體點說,廣角鏡頭所拍得的影像,便最常出現桶狀變形現像。

而且,如果用魚眼鏡頭拍攝,影像更會變成圓形。

雖然桶狀變形是種成像缺陷,但若果使用洽當,可以拍出很特別的照片。視乎的,是攝影者的創意及運用鏡頭的經驗!



衍射現象 (Diffraction) http://141hongkong.com/forum/thread-313512-1-33.html
當光線通過一些窄蓬或小孔時,物體邊緣會出現光波分散的現象,這種光學現象便稱為「衍射」。

在攝影角度而言,當光圈太小時,衍射現象便會出現,令影像邊綠位置變得鬆散。這是一種光波的基本特性,與鏡片的光學質素無關。

而且,衍射更會導致數碼相機出現紫邊現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6 21: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每一篇原文都較長,我只節錄部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26 22:20:13 | 顯示全部樓層
假波男 發表於 2011-10-26 21:10
每一篇原文都較長,我只節錄部分

收錄番之前嘅分享,又引用番出處,將精要列出,辛苦晒波仔,唔該晒,不過要後補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9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