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127|回覆: 3

中美日制造企業質量競爭力分析 (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3-13 17:09:14 |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2011年12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2年《產業藍皮書》發布會”在京舉行,並正式發布了《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2)No.2》。《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2)No.2》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其仔主編、研究行業與地區的中青年專家參與撰寫的年度產業競爭力藍皮書。報告在對中國產業競爭力、重點行業的產業競爭力和各省產業競爭力的變化進行分析、評估的同時,重點分析了典型行業和全國各個地區的低碳競爭力,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的結構進行了系統分析。報告在分析中國工業競爭力的同時,增加了對服務業、創意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的分析,還引進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指數,對各省、56個地區和44個園區(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園區)的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了比較。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其仔稱,按世界銀行的標準,2011年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且中國產業競爭力居全球首位。根據世界銀行界定,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將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標準,2011年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但以上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從全球發展來講,很多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都出現了經濟增長瓶頸的問題。

此外,社科院通過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產業市場份額以及貿易競爭力指標分析,得出了一份產業競爭力排名。該排名顯示,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在全球居首位。不過,張其仔亦稱,中國的相對競爭力在逐漸下降,結構性問題已不容忽視,中國正面臨“中等收入陷阱”威脅。他表示,中國目前是否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可以從中國產業競爭力情況尋找答案。根據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中國產業競爭力呈現進一步走弱的態勢,競爭力結構未得到明顯的優化。

對於中國制造業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羅百輝認為由三方面原因造成:首先是資源環境的壓力,工業制造業需要消耗較多資源;二是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和各種管制產生的費用都在上升;三是產業利潤處於不利地位,簡單來說就是制造業目前盈利率比較低,無論是銷售利潤率,還是淨資產利潤率。和其他產業相比,制造業獲得的收益明顯偏低,所以導致了“去制造業”或“去工業化”的惡性循環傾向,不利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產業競爭力藍皮書對東部、中部、西部等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資源密集產業仍為中西部的優勢產業,東部沿海地區呈現出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相並存的雙重格局:

—環渤海地區不具有顯示比較優勢產業。對環渤海地區不同產業的顯性比較優勢進行計算,可以發現沒有一個產業顯示比較優勢超過2。顯示比較優勢最大的兩個產業分別為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和橡膠制品業,分別為1.87和1.81。

—長三角地區的顯示比較優勢指數超過2的產業為化纖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另外,紡織業的顯示比較優勢指數為1.91,也具有一定的顯示性比較優勢。

—南部沿海地區的有較強顯示比較優勢產業為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RCA=2.31)、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RCA=2.27)、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RCA=2.27)、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RCA=2.26)、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RCA=2.09)。

—東北地區顯示性比較優勢產業為其他採礦業(RCA=2.98)、黑色金屬礦採選業(RCA=2.45)和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RCA=2.31)。另外,農副食品加工業的RCA為1.81,也具有一定的顯示性比較優勢。

—中部地區顯示性比較優勢產業為煤炭開採和洗選業(RCA=2.28)和有色金屬礦採選業(RCA=2.38)。另外,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RCA為1.94,非金屬礦採選業的RCA為1.81,也具有一定的顯示性比較優勢。

—西北地區顯示比較優勢產業為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RCA=6.07)。另外,有色金屬礦採選業的RCA為1.87,也具有一定的顯示性比較優勢。

—西南地區顯示比較優勢產業為其他採礦業(RCA=4.38)、煙草制品業(RCA=3.10)和飲料制造業(RCA=2.33)。

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產業競爭力總體上進一步走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介紹說,如果綜合考慮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用貿易競爭力指數來衡量,中國產業競爭力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進一步弱化。其主要是由中國相對於發達國家的競爭力下降造成的。在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力出現下降的同時,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並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仍然保持弱勢,從而造成了總體競爭力的下降。

中國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在2008年後上升勢頭開始受阻,2010年則出現下降,越來越多的國外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產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2012年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如何,張其仔認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情況和美國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大小這兩大因素會從宏觀上對中國的產業國際競爭力產生影響。

發達國家2012年的經濟增長情況不容樂觀。全球經濟增長停滯,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歐洲受債務問題困擾造成的經濟增長率下降,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很大壓力,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會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全球貿易量將下降,從而對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造成不良影響。2012年中國的產業競爭力相對於發達國家將繼續走弱。

另外,2011年10月1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盡管這個法案能否得以最終實施,還需要眾議院投票和總統的同意,但是最終通過的可能性比較大。而這一法案的實質就是認為,中美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美國的產業競爭力不強,而在於中國人為地壓低了人民幣幣值,使中國產品在與美國的競爭中獲得了不公平競爭優勢。

“《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的通過,對中國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和中國對美國出口增加最快的產品影響最大,不僅涉及服裝等低技術產業的產品,而且還涉及計算機與電子產品等高技術產品。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會成為重點關注對像。”張其仔說。

產業競爭力藍皮書指出,中國家電產業有著很強的國際競爭力,無論是國際市場佔有率,還是貿易競爭力指數和顯示比較優勢指數均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然而,如果從低碳競爭力來看,那麼中國家電產業的低碳競爭力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消費環節,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均有較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是這種增長很大程度是建立在高污染、高能耗基礎上的粗放式發展。隨著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必須要重新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或者說,環境和資源約束已經導致過去的那種粗放式發展模式無法繼續,各種生產要素價格、節能環保標準、人民幣匯率等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升,而這一切都導致了中國許多企業面臨著綜合成本上升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家電產業也將面臨著競爭優勢轉型的壓力,過去那種依靠低價格供應全球市場的戰略也將得到適當的調整。同時,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西方國家掀起了“再工業化”的浪潮,中國制造在世界貿易中遭遇的反傾銷壓力也明顯增大。因此,“十二五”期間中國家電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可能難以再維持年均2%左右的高速增長,而是逐漸進入穩定期。

藍皮書同事指出,國家加大了對家電產品標準的制定,同時推動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建設。近期已經出台和正在出台的行業標準主要包括《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房間空調器安裝質量檢驗規範》、《家用空調清洗服務認證》、《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殺菌消毒通則》、《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噪聲限值》、《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此外,2004年11月中國出台《中國Halon/CFCs/CTC生產加速淘汰計劃》,規定從2007年開始全面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這些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有利於推動中國家電產品向節能環保型轉變,大幅度降低家電產品在消費環節的碳排放。

產業競爭力藍皮書指出,未來十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關鍵時期。技術與產業化瓶頸的突破、市場需求的擴大、基礎設施網絡的完善等都是關鍵要素,政府在這三個方面都應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業化瓶頸的突破依賴於自主創新。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企業正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因此,國家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引導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產業競爭力同時也指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汽車仍然將佔據市場主體地位。傳統汽車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加快傳統汽車技術的升級和提高,大幅度減少汽車能耗和排放,仍然是中國汽車工業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動機高效化和汽車輕量化,是傳統汽車節能減排的主要途徑。目前,傳統內燃機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的能量損耗約佔整車能耗的38%,提高發動機效能,減少傳動系統的能耗對降低油耗和減少CO2排放非常重要。目前,提高發動機效能的先進技術有噴霧引導式汽油直噴技術、渦輪增壓汽油直噴、清潔柴油技術。汽車輕量化對於提高燃油經濟性和降低CO2排放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汽車整車重量減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目前,汽車輕量化技術發展迅速,其主要措施是輕量化的設計,以及輕質材料的應用。

《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挑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實現重大戰略轉型。

藍皮書稱,中國目前的產業競爭優勢結構使得中國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後半程仍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中國雖然被劃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但中國產業競爭優勢的結構並沒有轉到中高技術產業佔主導的階段。中國目前的產業競爭力結構存在明顯缺陷,競爭力仍然為低技術產業主導,高科技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主要由外資企業帶動;創意型產業總體素質不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並表現出一定的競爭力,但其發展受制於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不足的制約。

藍皮書認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要實現由出口導向戰略轉型為進口替代戰略的重大轉型。要大力提高中技術產業的競爭力,推進中高技術產業的進口替代。

 樓主| 發表於 2012-3-13 17:09:33 |
日本:針對自身找差距

二戰以後,日本工業基本上處於一種“一無所有”的狀況。由於起點水平很低,所以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很差,在人們心目中簡直就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已經全面超越美國,成為了優質產品的像征,被全球的消費者所認可。在過去的30年中,到底是什麼讓日本企業獲得了產品質量的巨大提升,並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大國呢?在日本制造業發展的過程中,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愛德華?戴明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他首先改變了日本企業對於質量的傳統認識,讓大家明白高質量並不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相反,高品質的生產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在戴明質量管理理念的推動下,日本制造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1951年,日本設立戴明國家質量獎。該獎主要面向日本國內的制造企業,評獎標準非常嚴格,獲獎企業每年最多1~2名,是日本制造業的最高榮譽獎項之一。

戴明的質量管理思想集中體現在PDCA(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處理)循環上:

1、計劃階段,看哪些問題需要改進,逐項列出,找出最需要改進的問題。

2、執行階段,實施改進,並收集相應的數據。

3、檢查階段,對改進的效果進行評價,用數據說話,看實際結果與原定目標是否吻合。

4、處理階段,如果改進效果好,則加以推廣;如果改進效果不好,則進行下一個循環。

通過實施PDCA,企業能夠針對於任何管理問題進行系統的改進。並且,這一改進過程可以在企業內部的不同機構和單位之間進行細分化的循環進行。正是由於這一思想的持續改進模式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效果,所以日本企業紛紛使用PDCA循環自己找問題,然後改進產品質量。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達到最輝煌的時期,其產品如汽車、家電等充斥世界各國市場。

美國:針對競爭對手的定點超越

在全面提升自身的質量管理能力之後,日本企業的競爭能力有了極大的增強。日本產品開始逐步進軍全球市場。由於大量原有的市場份額被日本產品所佔據,美國企業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並且決心學習日本企業質量管理的成功經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政府決定設立一個國家質量大獎。1987年,美國頒發馬克姆波里奇國家質量獎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 MBNQA),該獎主要適用於3類企業:一是制造業,二是服務業(依據銷售額判定),三是小型企業(雇員小於500人)。評獎標準很嚴,每類企業每年最多有2個獲獎者。

馬克姆波里奇獎的核心是定點超越,並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分析本企業與歷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進步,它能夠激勵本企業繼續前進。第二步,企業要想獲得巨大的進步,就要不斷地把本企業的業績與同行業最好企業的業績比較,找出差距,然後迎頭趕上。這就是定點超越。

自頒發馬克姆波里奇獎後,美國企業紛紛比照馬克姆波里奇獎獲得者找差距,然後定點超越,結果產品質量大大提高。20世紀90年代,美國企業重新樹立了對日本企業的競爭優勢,馬克姆波里奇獎的定點超越是美國企業質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日質量管理特色比較

戴明的管理理念主張PDCA的持續內部改進,強調自主和主動管理。即立足於企業內部,詳細分析本企業目前存在什麼主要問題,然後改進。其特點是針對於自身尋找差距,並進行自我超越。與戴明強調針對於自身尋找差距的理念相比,馬克姆波里奇獎更為強調企業應立足於外部。通過對內部進行程序化管理、量化指標,把本企業的業績與同行最優秀企業的業績進行對比,找出差距以尋求改進。其特點是針對於外部競爭對手和標杆企業尋找差距,在明確具體的差距後實現定點超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日、美企業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業通過戴明循環,與自己比較,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後自我超越。美國企業則通過與優秀企業比較以發現差距,然後定點超越。這種不同的管理改進模式的背後,是雙方相同的“以產品質量為競爭基礎”戰略思想。在這種戰略思想的引導下,日、美企業成為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代表。

對中國制造業的質量管理啟示

中國制造業目前在規模上已經和日、美縮小了距離,但是在整體質量水平上還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在於,由於長期處於全球產業鏈分工的加工制造環節,中國企業對於自身競爭優勢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較低的人力和資源成本方面。但是伴隨當前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曾經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中國企業不得不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戰略方向和競爭優勢定位。

基於中國制造業所處的環境與背景,簡單地照搬日、美企業的發展道路顯然不是我們目前最好的出路和方法。對於中國企業來講,質量管理理念大多已經在企業戰略方面形成,但是在深化執行層面卻面臨著巨大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源於人員質量管理意識層面的,也有源於工具和方法層面的。

結合國際領先制造業企業的經驗,在質量管理提升的初步階段,實施和應用領先的質量管理工具體系,如SPC解決方案等,將能夠幫助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成效。並且,SPC解決方案本身就是一種質量管理思想的體現。以美國盈飛無限(Infinity QS)的實時SPC解決方案為例,其整個解決方案的應用流程和功能組合,均來自於其服務波音、博世、卡特彼勒等領先制造業企業的經驗總結。經過20年的發展,盈飛無限的SPC系統已經被全球3000多家制造業企業所應用。來自於不同行業及應用環境的積累和沉澱,使得盈飛SPC在產品功能、易用性和穩定性上,均具備了全球領先性。

同時,在為全球領先制造業企業服務的過程中,盈飛無限也積累了大量的質量管理發展經驗,能夠為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真正適合其發展的應用解決方案。這種強大咨詢和定制服務的背後,是盈飛無限在質量管理領域20年持續發展的不斷探索和強大自信。

復雜的綜合因素決定了中國制造業還不能通過某一個快速手段來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基於眼前的核心問題,結合國際領先的質量管理思想以及自身實際,以應用工具系統為出發點,進行企業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的逐步發展和升級。這也是日、美企業進行質量發展的重要持續改進策略,值得中國企業借鑒和學習。  

發表於 2012-6-12 17:19:37 |
品質很重要....加油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26 04: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